[难得狐图]随县居“荆楚要冲”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
楚刘飨 TO: 2012-4-17 23:05 阅图
&:21150+

8a315864.jpg
图为:洪山初雪
e099129b.jpg

图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打造成全球华人谒祖圣地
ca0f7070.jpg
图为:随岳高速、汉十高速贯通全境
c7a66d62.jpg
图为:万和兰花节是随县重要的旅游经济品牌
bb91dcc8.jpg
图为:大洪山玉龙温泉是随南重要的旅游休闲景点
8636eadf.jpg
图为:三里岗香菇种植基地是全省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99d123e1.jpg
图为:万倾碧波的封江水库是度假消暑的好去处
23a0b8a6.jpg
图为:佛教胜地太白顶

随县区划历史变迁

  随州西周封国为随,战国末属楚,始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置随州。

  1979年建立县级随州市,1980年县、市分设。随县抓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机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长岗农民的包产到户开启了全省农村改革的先河。

  1983年,按照国务院实行“市管县”体制的精神,经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成为计划单列、由襄樊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随州抓住区划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在全省前列,被省委省政府誉为“随州现象”。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管市,享受地市同权待遇。随州用足用活直管市待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香菇出口创汇保持全省第一,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汽车四大产业不断壮大。

  2000年,为将随州培育成鄂北地区中等城市的“领头羊”,成立地级随州市,下辖曾都区,代管广水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随州抢抓机遇,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现有随州市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成为新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县。

  随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县辖19个乡镇,391个村(居)委会,人口98.14万。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随县,掀开了随县历史新的一页。在省委省政府及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特色立县、开放活县、工业强县、实干兴县的宗旨,只争朝夕抢机遇,集中精力谋发展,求实创新抓改革,竭尽全力保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随县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对农村社会经济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更好地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利于统筹随州各区县市的协调发展。设立随县是统筹区域资源配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难得机遇。历史经验证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资源优势或产业特色为依托,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发展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设立随县后,可以依托坚实的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致力于建设农业强县。设立随县有利于随州市县域经济的科学布局、合理分工,有利于随县和新的曾都区立足各自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明确各自的发展思路,形成各自的发展模式,凸现各自的发展特色,从而推动和实现随州市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独特。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是古今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境内涢水流贯其间,氵厥水、漂水、溠水、均水形成涢水流域。随县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A级景点4处、B级景点16处、C级景点33处。大洪山温泉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封江生态旅游区乃天然乐园,中国蕙兰之乡、中国香菇之乡誉满神州。2009年5月,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成功举办,随县成为全球华人谒祖圣地。一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成开放,奠定了随县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门户的地位,使随县成为武汉至西安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随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大米、优质小麦、优质棉、商品畜禽和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基本建成了优质粮、食用菌、干鲜果、畜禽、蔬菜、药材、茶叶、速生丰产林等八大特色农业板块。已建成5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油桃、10万亩马铃薯、5万亩泡泡青等特色农产品基地。香菇、油桃、马铃薯、花生、板栗、蜜枣、茶叶、银杏、兰草、洪山鸡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农产品外贸出口额3000万美元。年产粮食77.43万吨,棉花7559吨,油料22008吨,蔬菜49.15万吨,食用菌2.56万吨,年畜禽出栏(笼)928.16万头(只)。是武汉的“菜篮子”、“米袋子”。森林覆盖率达54.1%,活林木蓄积量超过千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1/20。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72.3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7.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5元。

  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现已建成厉山纺织工业园、三里岗香菇工业园、环潭塑编工业园、均川汽配工业园、洪山罐头工业园、草店食用菌工业园、柳林铸造工业园、小林石材工业园等特色乡镇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85个,总产值73亿元。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通过深入开展村庄整治活动,建成了三里岗吉祥寺村、尚市群金村、洪山温泉村、环潭柏树湾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运用市场手段激活社会资本建设小城镇,完善了城镇功能,城镇达到“亮、净、美、绿”标准。完成村庄规划修编,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推进,村容村貌亮丽整洁。

  城镇建设整体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小城镇建设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优化,达到有序发展。以“楚天杯”、“神农杯”、“编钟杯”创建为抓手,突出重点集优壮大洪山、殷店、唐镇、厉山4个中心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小林、淮河2个边贸口子镇,初步形成了以中心镇为纽带,以口子镇为重点,以星罗棋布的小集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洪山镇、殷店镇成为国家级重点镇,小林镇成为省级重点边贸口子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117所,文化机构14个,卫生机构112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镇文化馆、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顺利实施,新型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县内路网发达,县、镇、村三级道路网络健全,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力充足,供电保证系数高。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已覆盖城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推进,覆盖率达100%。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将随县建设成为经济特色和比较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提高的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朝圣地、中部地区生态旅游文化名胜地、湖北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咬定发展不放松,打造实力随县;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打造效率随县;努力提高城镇品位,打造精品随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信用随县,全力加快发展步伐。

  随县,这块资源丰富的灵秀宝地,这方正在崛起的投资热土,这片商机无限的兴业绿洲,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来随县观光旅游,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随县区位特征

  随县位于鄂北,跨北纬31°19′~32°26′,东经112°43′~113°46′。随县区位优越,东依武汉、西邻襄樊、北至信阳、南离荆州,都在180公里左右;交通便捷,312、316两条国道,汉丹、西宁两条铁路和汉十、随岳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居“荆楚要冲”,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