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聊散咵]奥巴马听取拉登击毙方案图 这张照片反应了什么 ?
楚刘飨 TO: 2012-4-17 15:09 阅图
&:11220+

网上有白宫决策捕杀本·拉登的现场照片,其中一幅是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执行捕杀拉登的任务时,奥巴马和幕僚们在白宫局势研究室(Situation Room),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监看卫星实时传送的视频。

537a5bbe.jpg
图中左起副总统拜登、总统奥巴马,右起国防部长盖茨、国务卿希拉里。

这样一群咳嗽一声全世界都会感冒的人,在一个足以左右世界局势的房间里,监看着一个国家与一个人的战争的最后战果,现场高清图片能公开发布,是件很令我感到很惊奇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莫说是高级首长,就算是贫困县的书记县长,类似题材的照片都是不宜即时公开的。当然,有利和谐稳定、反映伟大成就、展示亲民风采的相当正面的照片除外。

更令人惊奇的是,奥巴马及随身的幕僚不过十数人,竟把一个堂堂的白宫局势研究室挤得满满登登。由此可知,这个着名的所在也不过如此,其面积估算起来,也就与我们的科级领导的秘书办公室大致相当,实在是缺少了点大国风范。不仅如此,那会议桌、那墙壁,看不出豪华装修的痕迹,满屋子透着寒酸气。真不明白,这见多识广的美利坚的高级官员们,怎么就不到我们这里哪怕是一个县处级单位,取取改善办公环境的经,居然可以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还能忍受得住?

办公环境差也就罢了,不像话的是,白宫的“机关事务管理局”似乎根本没拿领导当干部。会场内没有时鲜的水果,没有可口的饮料,连周九耕**都能抽得起的“九五至尊”也没有一包。会议桌上看到的只是一次性纸杯,总统面前隐约可见的水瓶,里面大概也只是清水而不会是“红牛”。

让人看起来不习惯的,还有室内的座次。无论是实际所处的位置,还是照片布局中的位置,本应处在正中的奥巴马被挤到了犄角,绻着身子坐在一张小得可怜的椅子上,连他身边那穿着军装的家伙,坐的椅子都比他的大,看起来也比他的舒适。如果不是他那张为世人熟识的脸,根本就看不出来旮旯里这个人,居然是美国总统。这样喧宾夺主的照片,也敢拍摄并敢公布出来,这就是在我们的某省某县网站上,也根本是不会被审查通过的。

再细看一下他的那些幕僚,无论是坐还是站,倒是一个个气宇轩昂,似乎他成了不起眼的陪衬人。而他似乎对下属们这种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僭越的行为,丝毫没有在意。看来,他是习惯了与下属们这种随意性的相处,他更关注的是眼前捕杀行动的情况。我就在想,这要是在我们这里,哪怕是一个乡镇的活动,镜头中的领导,一定会身居正坐,气度不凡地运筹为幄着,而在场的下属,则会一个个表情严肃地听取着领导的指示,岂能如奥巴马的同僚那样抢了领导的风头?

总之,这张照片说明一个问题,在对待领导这件事情上,奥巴马没把自己当回事,下属们也没把他当回事,都太没有规矩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在下属面前不把自己当回事的领导,却在随后的电视讲话中,说出了全世界都不能不当回事的话:“今天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这,可能才是老美想要的规矩。而这种规矩,恐怕也只有在会议室中不那么讲究规矩的一群人,才有资格制定。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3 项 ), 共有 2 人参与投票查看投票参与人

1. 说明这个国家很没有君臣之道,居然把一个国家总统蹲到角落了


[color=17%]

16.67% (1)
2. 说明这个国家很野蛮,总统做的小板凳,员工做的太师椅




0.00% (0)
3. 说明这个国家很落后,国家领导人的笔记本电脑最少都3年以上了




0.00% (0)
4. 说明这个国家很穷,国家领导人的桌子上居然不是茅台,而是白开水 还不是瓶装的,只是一个烂一次性杯子


[color=17%]

16.67% (1)
5. 说明这个国家房价很高,国家元首开会的地方居然没有厕所大


[color=17%]

16.67% (1)
6. 说明这个国家需要唱红歌,国家元首听取报告的办公室里面居然只有一把太师椅,而且领导在角落里坐着小板凳


[color=17%]

16.67% (1)
7. 说明这些员工需要学习孔孟思想,居然没有对自己的元首形成簇拥状,这让一个国家蒙羞,让名族扫地


[color=17%]

16.67% (1)
8. 穿军装那个该河蟹了,因为他坐了总统的太师椅




0.00% (0)
9. 说明这个国家基础建设很差,国家总统办公的地方,墙居然很脏




0.00% (0)
10. 希拉里可以退位了,作为唯一的女性,居然没有坐在总统的大腿上给总统按摩,而是专心的听报告,还离的很远


[color=17%]

16.67% (1)
提交(此为公开投票,其他人可看到您的投票项目)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