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带这几个字的菜千万别买啦,很多随州人都吃过!
金晶 TO: 2017-10-30 08:25 阅图
&:26540+
下面带这几个字的菜,医生去饭馆一般都不点的,大家也注意点。
菜单中的敏感字:

在外下馆子时,带有“干煸”、“油炸”、“香酥”、“水煮”“干锅”、等字眼的菜肴很馋人。但这些菜往往有的油非常重,有的盐超标。点这些菜时最好悠着点。

1、“水煮”不是水,而是加了很多盐

川菜水煮鱼、水煮肉片等水煮类菜肴往往会盐超标,它们的含盐量会比普通菜肴高出好几倍。

33da5a1a8c01ff142543f6295a6dc74e.jpg


其次,油的过量使用和反复加热,也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致癌物质;而且水煮菜肴还有一个特点是辣椒放得多,很容易上火,刺激消化道,影响肠胃功能。

1d9de81e58c8d57841449d226430f53f.jpg


2、“干锅”久煮很多次,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带干锅的菜加热时间较长,这对蔬菜中的营养损害比较大;而且长时间的加热或翻炒不及时容易烧糊,这样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另外,干锅菜含盐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c0bc091e97c5ad902ab20552ae1eeab6.jpg


3、“油炸、香煎、香酥、干煸”类菜肴

油炸、香煎、香酥、干煸,这几类烹调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用油量非常大,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一系列问题。


2344224047d606fff254895c33c78376.jpg


而且食物经过高温过油,其营养素和抗氧化成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卫生部曾发出公告指出,淀粉类食品在超过120度高温的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

69efbaa94ce2aba3c10c2574dc1ffe84.jpg


超市中的敏感字:

凤梨酥、巧克力派、橙子味饮料、鸡柳等零食常常出现在很多人的购物车里。这些食品营养价值并不高,尤其是带以下字眼的更应少买。

1、带“酥”或“派”字食品

只要是带“酥”字的食品,都是美味的代言词,要不酥脆可口,要不酥软香甜。芒果酥、榴莲酥、凤梨酥、酥皮点心、起酥面包……都属于这类食品。建议身边的朋友要少吃。

9ec973daf8c4525e97cc5768952f188b.jpg


因为要产生酥脆香甜的口感,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入大量黄油等油脂,不但脂肪含量高,还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为了调节口感,还需要加入大量糖。

以榴莲酥为例,很多榴莲酥中并没有真正的榴莲成分,多数独特香味只是来自于榴莲香精。就市面上常见的酥类甜点来说,糖、脂肪及能量含量普遍较高,大部分产品的脂肪含量能达到20%-40%,多吃必然有害健康。

2e92fe50380a0193948da42c0b403c6a.jpg


除了酥类点心,牛角面包等起酥面包也是重灾区,虽然是口感最好的面包,但脂肪含量一般都在30%左右,不宜多吃,尤其不能给孩子多吃。

03c39ff56f6099ae6502489e01edb5ba.jpg


此外,蛋黄派、巧克力派、苹果派等名字里带“派”的食品,营养价值高的天然成分比例也较低,而糖、脂肪、香精和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它们迷人口感的主要原因。

2、带“味”字食品

草莓味月饼、香草味蛋糕、芒果味汽水……现在的食品口味越来越多了,一种食品往往有多种口味。这些食物尝起来有水果味,往往不过是加了一些香精。

0e9a2465d51a56357877193652c8de22.jpg


香精只是一些化学合成物质,并不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糖、脂肪、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多吃没有好处。

这些带“味”字的食品往往还含有很多糖分,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和热量。

3、带“脆”字食品

“脆”字多见于受儿童喜欢的膨化小食品,具有酥、脆、香、甜等味道特点。

这类食品要添加蓬松剂和大量脂肪,才能实现香脆的口感。这类食品营养价值很低,水分极少,稍不小心,就容易摄入大量热量,引发肥胖。

da5eeacc39b3061dab965e1dcf4123a7.jpg


另外,如果孩子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他们的大脑和体质发育都是有害无益的。经常吃膨化食品对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膨化食品含铅量较高。

4、带“柳”字食品

蟹柳、鱼柳、牛柳、鸡柳、猪柳……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些食品由“肉”制作而来,是营养健康的代名词。


c3d8611aa3315ebe1e4e8c9c6f5046cb.jpg


然而,速冻后煎炸的牛柳、猪柳、鸡柳等,外面裹了厚厚的面粉,一口下去可能半口以上都是吸了大量油的淀粉,长期吃非但对人体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增加肥胖的风险。

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猪柳中一般会额外添加比较多的肥肉、适量的淀粉,营养价值要远远低于纯猪肉。

蟹柳其实不是蟹肉做的,而是一种冷冻鱼糜的仿生食品,其中含有淀粉和多种添加剂,但至少它含有鱼肉成分,而且脂肪含量很低,营养价值要高于其他几种食品,但也建议少吃。

01d840e696c63c73871ee8a8910dcfc0.jpg


病从口入,上面提到的这几种东西,不是说沾了就会出问题,而是说不应该作为日常常吃的东西,特别提醒身边的朋友,在购买、点菜时要注意!

哪些食物明知不够健康却偏偏爱不释口在留言区和小编分享哦。

来源:健康圈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