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聊散咵]朋友圈流量别乱领!这几种“福利”都是陷阱!
随晓州 TO: 2017-9-4 08:17 阅图
&:9550+
在微信朋友圈或是在微信群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转发送手机话费或流量”的福利活动。很多人看到后就会点击或转发,却不知自己可能已经进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朋友圈送“福利”,小心圈套

大家刷微信朋友圈或是在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所谓的“福利”活动。“手机话费任性送,我抢到了多少元,大家快去抢”“10G流量任性送”,还有直接写“转发或者点击,我抢到了多少元红包”等。因为是朋友发来的,很多人要么点击,要么转发,却不知自己可能已经进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1.jpg

近日,云南网警在巡查时发现,微信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活动:手机话费任性送,我抢到了xx元,大家快去抢。”但是点开话费礼包领取界面后,并不会收到话费充值短信,而是跳出另一个写有“活动提示:请务必分享到群后,即可领取,目前活动仅剩多少份”字样的界面,即使再换一个微信帐号登录,按提示操作到这一步,界面显示的内容也不会改变。如果不死心,还继续往下操作,把消息分享到微信群里,那么你就中计了。

2.jpg

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这种骗局,通常都是以免费为噱头,以送一些大家喜欢的东西。比如手机话费,诱使广大网民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发送个人信息。然后用于网络诈骗、传销等不法行为。”

民警介绍,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会利用网民贪小便宜的心理,让网民点击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使个人的电脑、手机等上网终端中木马病毒,以此来盗取绑定在上面的银行卡、通讯录等信息。还有就是,可能截获移动公司发送到手机上的短信。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轻易泄漏了自己的重要个人信息。

3.jpg


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提醒:“在遇到需要你输入你的个人信息的页面的时候,谨慎处理。能不输入的就不要输入,对于来源不明的一些链接,谨慎点击。”

4.jpg

市民怎样处理这些“福利”诱惑?

对于这些微信朋友圈或是群里发送的福利诱惑,市民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昆明市民:
遇到过,我都不点。因为我的微信绑定在银行卡上,如果是点了,有些东西怕被人家盗取。
直接忽略吧,我想可能是一些钓鱼网站、木马病毒这些,担心个人信息泄漏。
随机选取的15位市民都表示,自己从来不会点击查看微信朋友圈,或是群里的“赠福利消息”。但是身边如果有朋友点击受骗,他们会建议朋友第一时间报警。

延伸阅读

朋友圈里,类似这些“骗局”越来越多,赶紧一起来看看,千万别再上当了!

01、小心!这样的投票链接是病毒!

“被拉票”的你如果收到这类短信,千万不要点!

如果点击了这个链接,手机就中毒了!手机中毒后,就会自动安装一个名为“微投票”的手机木马病毒,然后木马病毒自动启动读取手机联系人,并向所有联系人发送内容为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让更多手机中招。

【提醒】据警方介绍,该安装包为“积分兑换”木马病毒的变种,该病毒具有群发短信自发传播的功能,并且可以读取用户手机联系人、短信,并窃取这些隐私信息。群发短信被扣费不说,还要小心手机绑定的支付宝、网银等!

2、你的好友是骗子?!

微信好友问你的这句话,千万别回!

5.jpg

但接下来的对话,你一定要注意!

6.jpg

【提醒】如果你的朋友问你要手机号码并没有问题,但要了手机号接着又找借口问你要手机验证码就很有问题!如果有人向你索取短信验证码,千万别给,这可能是要盗取你的微信号,进而盗取你与手机绑定银行卡的钱或者向你的微信好友行骗。

3、我未来的小孩会是这样的,测测你未来的小孩什么样?

7.jpg

【提醒】类似此类微信测试游戏是有后台服务器的,只要你填写了真实姓名,你的姓名就会与微信号在数据库中关联起来。你的信息就会被倒卖,并被骗子利用向你的朋友进行诈骗、破获你的网银支付宝等。

4、海外代购,全场一折!

8.jpg

【提醒】看上去很诱人,但转账时骗子会编出商品被海关扣押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关税。

5、扫描图中二维码并添加关注获取100元话费!

这是真的,我试过了!

【提醒】当大家扫描并关注之后,发现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而且时常是填写后并未及时获得话费,而是被告知在一段时间后到账。结果信息被盗,“话费”却遥遥无期。

6、转疯了,大家支持下,回复心型符号达到20个,可获赠手机一部!

9.jpg

【提醒】诈骗分子会以邮寄费、税款等多种借口让受害人汇款,虽与“礼品”相比汇款很少,一旦汇出却有去无回。

来源:京津冀生活通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随晓州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