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春秋名人随国大夫季梁生平事迹
孔令典 TO: 2017-4-19 18:22 阅图
&:19498+
snipaste_20170418_195555.jpg

季梁,随州人,春秋时随国大夫。
季梁出身名门贵族,少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出任随国大夫,辅佐随候治理国政,政绩显著。

这时,位于汉水以西的楚国先后兼并周边小国.日益强盛起来,进而开拓汉水以东。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亲率大军攻随。随侯派少师与楚使谈判。楚武王装作退兵的样子,引诱随兵出城。随侯按少帅的意见.准备起兵追击楚军。季梁向随侯进谏说,楚强我弱,今不战而退,分明有诈,追则必然中计。随侯听从季梁的建议,一面分兵据守要塞,防止楚军突袭,一面派使者告诉楚武王,说随同意楚王的要求,决定转告周王,给楚君封以尊号。楚国君臣得知随侯采纳了季梁的建议.即退出随境,使一触即发的随楚之战得以避免。

过了两年,因周王室没有尊封楚君,楚武王又发动第二次侵随之战。季梁向随侯献计说,先向楚表示臣服,可以麻痹敌人;如楚国坚持要打,便能激励士气。这次随侯没有采纳季梁的正确建议,轻信少师提出的可以一举战胜楚军的主张,决定出城迎战。临战时,季梁又建议。应避敌主力,攻敌偏师,先以小胜,挫敌锐气。随侯拒绝了季梁的作战方案,而按少师的意见,正面攻击楚武王直接率领的楚军主力,结果被楚军击败,左右少师都为楚军所俘,不得不与楚媾和。

其实.季梁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深谙治国安民之道。他对随侯说,弱随不宜与强楚抗衡,为今之计,应当内修明政,外结邻国,尽快使随国强盛起来,让楚国不敢轻易进犯。此后,随侯按照季梁“修国政”“亲邻邦”的治国方略,与周边邻国修好,对一意扩张的楚国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如出兵援楚抗吴,迫吴退兵,楚王在危难时曾两次奔随,成王、昭王都到随避过难,从而改善了随楚关系,在较长时间内为随国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

在治国安民上,季梁倡导“忠君于民”的思想,他对随侯提出“夫民,神之主也”,“忠于民而信于神”,“上思利民”,“忠也,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就是说,国君要重视百姓的利益,要处处为百姓着想,减轻繁重的劳役,让百姓有心从事农业生产,争取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得到了好处,才会为君王效力,国家才能强盛起来。在季梁的辅助下,不几年时间,随国便治理得四邻和睦,各业兴旺,国泰民安,国力大大增强,成为汉东地区与楚国抗衡的最强国家,有“汉东之国随为大”的称誉。季梁爱国忧民、修邦治国、联邦强兵的思想为后世所推崇,被誉为春秋时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唐代大诗人李白称他是“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季梁死后,葬于随州城东,后人在这里建有季梁祠,文峰塔的碑文还刻有季梁的事迹,州城东三里季家湾有季姓数十户,相传是季梁的后裔。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孔令典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