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时尚]欲“遮”还“羞”的风情——古代女子内衣演变史
楚刘飨 TO: 2016-11-17 21:44 阅图
&:20633+
0z1345039-2.png

青丘之上,有一女子,长发松挽,红袄小开,微露犹藏的点了葱绿的桃红色内衣丝边,犹如一抹笼住了山峰的轻云。初露的一痕雪脯,半张的欲望,那欲遮难遮的风情,在朦胧隐现间,透露出几许羞怯涩骨的春光,引得人无限遐思。

今日要说的,正是衬得女子粉光轻泄的内衣。

中国古代女子的内衣之精美,无论从选才到造型,还是从色彩到做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仅覆胸乳”便可一笔带过的。如果细细研究便可发现,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演变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混着政治色彩的寄情文化史。

在我们少见的有据可查的资料上,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为“轻簿、不庄重”之意,可见从前古人对内衣心态的隐晦回避,也暗示着当时的人们对于女子地位看低的普遍心态。

1.选材

天人合一。将目所能及的山水天地、花鸟虫鱼,以及各类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和生活事物等各类元素,通过自己独特灵巧的表现手法展示在小小的一块方寸之间,主张天、地、人三者同源同根、相谐相生的文化,让其在窈窕婀娜的躯体之上,辅之以生动传神的无遗展露,达道畅神地诉说着寄寓传情的浪漫美学思想。

美好寓意寄托及无穷韵味的表述。多子多福、婚姻美满、松寿延年以及加官进爵和驱邪避害五大类是最屡见不鲜的题材,表达着人民自古就有的内心深处最朴实的愿望。

2.造型

中国古代女子的内衣多为自然平滑的平面,简单的直线勾勒,既符合人体自由生长的属性,又与当时的习俗礼仪相对应。

对方和圆进行随意的转换和变形,或菱形,或扇形,或三角形,或如意形,灵活多变,以期达到能够在平中出奇、在平中出神、在平中生韵的效果。

款式结构主要分为“前后覆绕式”与“前胸单片式”两种,分别用来“覆盖胸背”和“覆盖胸乳”。

15c0686e5996762815e1126fd8463517.jpg

3.色彩

内衣色彩大多以素来便为人所爱的喜庆红色为主,有大红、桃红、橘红、粉红等,间或以一点葱绿、浅紫等色调作辅。

而这些颜色的选用,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等级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在明代,就有民间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的规定。

4.做工

中国古代女子的内衣之所以极富东方特有的韵味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细无双的做工,“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一针一线,一花一草,都在低诉着绣娘不言的心事和脉脉情谊。

单装饰上来说,手法便有多种,分别是绣、镶、贴、补、嵌等,讲究“窄、瘦、长、奇”的审美,追求不皱、不松、不紧、不裂的高超技艺,和外观上整体的平顺、松软,偶尔再在内衣制作上加以鎏金银链、盘花案扣的修饰,强调局部缀饰的魅力,更是显得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5.名称

在各个朝代,因风俗习惯,地域等的不同,古代女子的内衣的名称也一直在变化,而不单单只是我们所熟知的抹胸和肚兜两个名词。[一 汉朝:抱腹、心衣]

c8e3aa6869191001a5f039cb9c33ec53.jpg

“抱腹”是一块布横在肚子上,将胸腹抱合围住,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的内衣。而“心衣”,则是在“抱腹”的基础之上,加以“钩肩”及“裆”而成。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遗。其质地多以平织绢为主,图案题材多半是描写和赞美爱情。
[二 魏晋(十六国):两当]

2eb559de733632810df38d47412ad738.jpg

这里的“两当”与汉朝时期的“抱腹”、“心衣”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挡住了后面,既可当胸,又可当背,保暖加倍。其材质多以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为主,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经由人传入中原,属于慢慢被融合了的异族文化。

[三 唐朝:诃子(读音hēzǐ)]

23c3e626bc0969c10dbe3a3e322cec3a.jpg

在唐朝时,因为以丰腴健康为美的审美文化,当时的女子为了爱美,得到赏识,常常喜欢露出半胸,以展示自己的肥美,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系一阔带,使得上胸及后背得以袒露,在透明的罗纱之下若隐若现。而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十分地相似。

只是,因为没有肩带来起到上提的作用,所以“诃子”常用的面料较为考究,须为略有弹性又厚实的“织成”,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保证胸的上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四 宋代:抹胸]

d640cab81e3e5b391075172a1198d9e4.jpg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宋朝时候的抹胸,与我们现在平常所说的并不一样,从正面看过去,就像今天街上随意可见的一件小背心。

古时的平常人家一般没有这么好的面料,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而只有有钱的贵族人家才用得起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虫草用作修饰。

[五 元朝:合欢襟]

830f948c78632e465afe2ccd2a0c70c0.jpg

元朝时期的女子内衣,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从后面往前面系,这与现在的前扣式内衣极其相似,可以给双手伸到后面时没有那么灵巧的女性带来许多便利。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

[六 明朝:主腰]

cbfc39134148105f144bee16beb856de.jpg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七 清代:肚兜]

375e2376ccd863ab07ab638e2967fc41.jpg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

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

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清朝的女子所穿的肚兜是现如今流传最多的,款式多样,做工精细。

直到今天,在很多地方,仍有人专门买了肚兜来给小娃子夏天的时候穿,既凉爽好洗,又好看。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