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随州经济快又好发展 市发改委党风政风问政
金戈 TO: 2016-9-9 17:14 阅图
&:20520+
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9月9日上午9点,随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运平同志做客中波1008千赫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通过随州人民广播电台随广新闻AM1008频道、FM108频道、随州快讯网络电台直播,围绕随州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的一些问题与广大听众进行在线交流,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和广大听众朋友现场提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1.JPG

图为随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运平同志(右)正在做客“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
本次问政,何主任主要围绕发改委部门的职责、随州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答。 
发改部门的职责:
发改委是市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是投资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能有7项,可以概括为21个字,即:“作规划,就是全市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业规划和年度计划;当参谋,就是谋划重大发展战略,跟踪监测分析全市经济运行,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对策建议;管项目,就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对全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争投资,就是围绕国家的年度投资重点,积极发现、包装、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各类投资和资金;抓改革,就是联系和协调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降耗能,就是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市政府的要求具体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工作;搞服务,就是围绕重大建设项目,比如铁路建设、能源项目建设等,作好前期的行政许可服务工作以及具体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帮助项目业主早日建成见效。”借此机会,我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随州市发改委及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发改委如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们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着重做了四件事:一是分解任务明责任。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责任,以“任务上肩,责任到人”为目标安排布置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具体工作。今年全市共安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84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6亿元。细化15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工作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责任督进度。项目责任单位每周到各重点项目现场,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市重点办对重点项目实行全面调度,每月向市级领导、主管部门责任领导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请市政府领导以现场办公、“一项一策”等方式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三是齐抓共管强服务。通过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领导包保的通知》(随办文〔2016〕3号),对重点项目确定市级领导包保联系,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要求包保领导和责任单位切实履行协调、服务、督导工作职责,定期深入项目实地,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问题,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路线图管控机制。对推进重点项目的各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进行明确,确保目标、任务、时间三同步。建立行政许可快速办理机制。年初,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市本级市政(公益)基础设施项目行政许可快速办理机制的通知》(随政办发〔2016〕26号),对重点项目实行报建单位培训制、定期集中交办制和重点事项专人领办制,从而促进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效率提高、行政成本降低。四是狠抓督办促落实。我们对重点建设项目借助微信群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创建报表制度实行五星级管理,即把一个项目分为有信息(一星)、在策划(二星)、已批准(三星)、已开工(四星)、已竣工(五星)五个阶段,进行状态信息追踪、归纳、汇总、督办,实时掌握项目动态。对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实行“五个统一”和“三线管理”,即:重点办统一登记、统一审定、统一分解、统一督办、统一核销,重点办总体衔接协调、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政务中心密切跟踪督办、市纪委监察局实施行政问责的办法,督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近年来,随州市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成绩:
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梳理政策项目,强化项目策划,形成了总数2351个、总投资2.1万亿元的《随州市“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并拟出影响随州发展的8个重大事项和30个重大项目申请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库,其中有247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省重大专项项目库,已开工建设的项目32个,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有力支撑随州“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稳开稳走。“十二五”期间,随州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2.8亿元、年均增长26%,纳入省级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共51个,总投资554.7亿元,均按要求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麻竹高速随州段全线贯通,使随州市高速公路万人拥有量居省第二位;总投资50亿元的随州区域电网新建和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随州市电力保障能力;随州境内投资60亿元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将从根本上解决随州市缺水干旱问题;汉十高铁随州段工程建设总体顺利,计划在2018年底通车,通车后,随州将纳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对带动人民群众增收、改善群众出行、提升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的拉动随州市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为随州市加速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蓬勃,成为湖北省新能源第一大市。在问及随州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市时,何主任说:随州地处鄂北,“无油、无煤、无气、少电”,能源自给率极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日益突出,能源需求绝大部分需从境外调入。新能源是国家鼓励类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圣地车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来谋划和推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先后建成了二妹山、天河口、界山等9个风电场项目和淅河马鞍山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使随州市成为全省新能源大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成长为全市支柱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市政府连续两年对我委新能源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并通令嘉奖。截止目前,随州市已投产风电装机达5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100万千瓦,占全省41%。201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8.6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7.5%,节约标准煤1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2万吨。今年,已新开工建设20MW以上光伏电站项目7个,总规模530MW;开工建设风电场项目3个,总规模16万千瓦,为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2016年新增新能源装机40万千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导者,我们按照“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思路,策划新能源项目55个,成功招商47个,已落地的项目29个,投资额达139亿元,已批待建项目5个,总投资75亿元。
“十三五”期间,随州市仍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能源工作优先战略,以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城市为抓手,确保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开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的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华能界山、华润花山、国电中华山等风电场项目建设,力争完成风电项目装机120万千瓦;以随县万和镇、广水市十里办事处、曾都区万店镇、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等大型地面光伏项目为切入点,力争到2020年地面光伏电站装机达70万千瓦。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现代设施农业相结合,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
争资立项、推进专项建设基金过程中主要做的工作和取得了成效:
去年8月份以来,国家连续投放了6批专项建设基金,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投资“稳定器”的关键作用。面对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我们牢固树立“抓基金就是抓投资、抓基金就是促发展”的机遇意识,认真把握国家政策要求,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各负其责,基金争取取得了较大成绩。前六批,随州市共获得国家批准项目63个,获批专项建设基金30.7亿元,在全省列第六位,涵盖棚户区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江河治理、城镇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城市停车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色镇建设等诸多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投资拉动效应,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督导专项基金项目的策划、储备、申报等环节,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的项目申报工作氛围。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省进京,向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和省国开行、农发行汇报相关情况,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我们还组建了项目策划包装专班和项目申报服务专班,围绕随州特色优势产业,选定了详细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清单,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出具项目申报各种支持要件,使项目申报做到内容准确、要件齐全、申报及时。
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之基,谋划工作是项目之源。在谈到发改委在重大项目谋划上做的工作时,何主任强调:“只有充足的项目储备,才能为随州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谋划好一批管长远、打基础的项目,是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市发改委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围绕大交通、大水利、大城建,抓紧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围绕农产品加工、汽车机械、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冶金建材六大支柱产业,抓紧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并根据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方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资重点,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结构调整、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进一步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随州市“十三五”重大项目库》中2015年至2018年实施项目747个,总投资3883亿元。纳入《国家重大工程、湖北省重大专项随州项目库》中拟于近期实施项目105个,总投资835.4亿元。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将进一步夯实随州市经济发展底盘,有力支撑随州“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稳开稳走。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谈及市发改委在简政放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上举措问题时,何主任说,压缩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部门服务效率,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4年以来,市发改委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市政务中心办理,能一人审核的,不再另设他人审核,推行上门、超前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窗口、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网上审批流转,有效缩短办理时限。一方面,进一步做到“两转一简”。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放则真放”的原则,将省级下放随州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县市区、随州高新区和大洪山风景区;赋予基层更大的核准权限。同时,发布我委权利清单,积极探索“负面清单”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减少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着力优化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审批事项由原来的97项减少到54项、减少45%,审批时间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到5—7个工作日、压缩60%。另一方面,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机制,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工作,运用并联审批平台,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审联批,安排专人负责、提前介入、提速审批,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汉十铁路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两个项目的建设情况:
何主任说“汉十铁路建设工程既是省委、省政府加快鄂西北地区精准脱贫奔小康的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扩内需、稳增长”的发展工程”,线路全长399公里,计划2018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随州到武汉仅半小时,从战略意义上,实现了“武汉城市圈”与“襄十随城市群”的对接,从交通意义上,实现了从武汉乘坐高铁到西安,无需再绕道郑州,路线裁弯取直,向武汉西北方经汉十线延伸直抵西安,时间也将缩短。目前,随州段建设进展走在全线前列,项目施工通道已全部打通,9处控制性工程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亿元,各县市区相关部门也为铁路建设开辟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施工建设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自主建设的投资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慧人口最多的民生工程、战略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意义十分重大。项目全长269公里,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引水,途经襄阳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大悟县,总投资180亿元,其中随州境内长119公里,投资75亿元,设有12个分水口,市直1个、曾都1个、随县6个、广水4个,每年为随州市补水2.6亿立方米,全市177万人口饮用水及农田灌溉得到有效保障。目前,随州段全线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预计2018年底全线竣工并顺利通水。
最后,何主任还就下一阶段市发改委针对重点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随州市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紧缺。重点项目推进慢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部分项目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建设“缺血”,影响了工程总体进度,使重点项目不能发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建设环境还需优化。部分项目因为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过长,征地、拆迁过慢等原因,项目用地不能及时交付项目单位,导致项目开工滞后,进展缓慢。三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五亿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前期推进工作偏慢,投资后劲有待增强。战略性产业大项目谋划不够,数量偏少,产业链不够长。四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由于国内外市场低迷,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未见实质性好转,部分企业订单不足、销售不畅,造成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对投资新项目存在观望态势,客观上导致了单个项目投资额的减少和缓建、开工时间的延后。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影响了随州市主要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呈现出招商难、落地难、开工难、进度慢的“三难一慢”现象。
下一步,发改委将狠抓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大调度力度,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促进随州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完善督办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随州市当前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已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开工项目进展均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将以非常态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新常态。完善重点项目五星级管理措施,及时掌握重点项目的时序进度及形象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督办,有针对性的解剖重点项目,对每个项目列出困难问题清单,督促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力争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二是提升项目服务水平,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机制,运用并联审批平台,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审联批,安排专人负责、提前介入、提速审批。优化项目协调机制。坚持重点项目“一项一策”制度,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落实工作责任,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要素保障上着力向重点项目倾斜。针对融资难问题,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跟踪落实贷款协议。积极帮助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针对用地难问题,积极向省争取用地指标,特别是林地指标。确保在供地上向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四是推进项目谋划储备,确保项目梯次推进。着力完善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三年滚动投资项目库和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库,积极策划储备一批产业关联性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城镇化水平的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戈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