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茶文化漫谈
荆戈 TO: 2013-6-10 09:15
&:150813+
[size=4]  茶叶是物质的,茶文化是精神的。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茶文化原创地也是中国。谈茶就要特别讲讲湖北,先说湖北的几个人:一是茶神炎帝神农,尝百草,第一个发现野茶。他出生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神农架、随州有他的多处传说性遗址在。他生在湖北,丧葬在湖南,为了永远的纪念,湖南置有茶陵县。二是茶祖诸葛亮,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他将湖北的茶种带到了云、贵、川等地,现在逢年过节,少数民族兄弟还拜“孔明茶树”。与他同时代的东汉蜀人吴理真也是茶祖,他将七棵野茶树移栽到蒙顶山,培育成家茶,然后在民间推广,故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一说。三是茶圣陆羽,孤儿出身,八世纪唐朝竟陵(天门)人,靠一和尚哺养长大,24岁后去全国游方,后在浙江湖州着成了全世界首部《茶经》。四是茶使,一有王昭君,二有李道宗。王昭君(王嫱),西汉湖北兴山县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皇上令其和蕃,她将茶带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兴山有条香溪河,昭君就生长在香溪河边,河的源头在神农架,源头一眼泉,陆羽称作天下第十四泉,难怪香溪至今那么香。李道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晚年封湖北“江夏王”,曾任过刑部、礼部尚书(宰相)。41岁时,钦令其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婚配,他(她)们带去了茶。江夏楚天名山龙泉山,有李道宗一副长联,上联是:深山窈窕,流水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下联是:远山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比全国楹联界公认的最早的五代后蜀王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还要早300多年。外国从来没有对联,惟中华民族独创。还有我们的数不清的对联、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与茶有关。
  一、什么叫茶文化?
  陆羽的《茶经》是正宗,是原创性的茶文化、茶道茶艺。《茶经》三卷十个部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陆羽汲取儒、道、佛、墨(非攻、兼爱)文化精神,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花二十年功夫写就《茶经》,堪与“五经”媲美。铁观音的铁又涉及到《易经》的阴阳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茶的栽种、培育、制作、煮泡等,哪道程序都事涉金、木、水、火、土。五行推而广之,衍化出五谷、五羊、五官、五指、五鬼、五更……按中国农历算,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阴阳交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冷暖季节的交替,人特别是老年人的起居衣着一定要跟着变动。同一个道理,也要随季节变化选择茶:春天花茶,夏天绿茶,秋天乌龙茶和红绿茶,冬天红茶等。
  有了文化作根基,茶的销路通畅,如武当山的茶在香港卖得俏,它背靠的是道教,这种手笔真是老道。陆羽主要受道学的影响:出世不离尘,入世不随俗。
  《茶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但被中国唐及以后的历朝历代刊印,且世界各国也纷纷翻印,目前译本有100多种,语言涉及日、英、俄、韩等。《茶经》、陆羽及其遗址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之源》讲的是茶的本身,是人们茶饮感觉好坏的物质基础,好的茶叶才有可能泡出好茶水。采的和摘的茶是不一样的,采用手指,摘用洗净的指甲,而歌曲用采不用摘,因字的音调使然,如《采茶扑蝶》、《采茶姑娘》。采摘的三季茶又是不一样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
  《茶之出》讲的出产地。中国哪些地方产茶?《茶经》上写的是八块地方: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重点是现在的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等。《茶经》又讲到产茶重点是42州一个郡,其中湖北有峡州、襄州、蕲州、黄州、鄂州,占全国七分之一。产地可看出涉及阴阳五行,太阳、月亮、星星、阴晴、雷电雨雾,主要是山、水、土和气候对产茶起决定性作用。陆羽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和《淮南子》讲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一个道理。对于当今的湖北茶,我讲四句话:产量大、质量好、无品牌、有希望。产量大?仅次于浙江、福建。质量好?“翠尖”是毛泽东最钟爱的茶品之一;“翠芽”,董必武一生喜欢;“翠螺”,邓小平品尝后赞叹不已:这茶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我以后就喝它。证明湖北“茶之源”好。“三翠”现在在哪儿?无品牌?我们有“采花毛尖”,有“归真”。怎么说是无品牌?前者为农业部认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后者被中央13个部委授予无公害茶品;前者销售2006年名列全国53位,后者名列57位。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与全国品牌茶相傍,更不能与世界品牌茶相撞。迈不出省界,跨不出国门,能叫品牌?有希望?湖北省从2002年到2006年创了30个品牌,但无茶。现在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抓茶的生产、销售和茶文化的宣传。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切下,省农业厅抓出了“采花毛尖”,省供销合作社抓出了“归真”(有机茶)。为让农民尽快致富,根据华中农业大学一个茶博士生导师的建议,省农业厅、供销合作社将根据下列顺序抓茶叶的生产:一红茶、二乌龙茶、三绿茶、四砖茶、五珠茶(专供中东)。宜红的再起指日可待。
  二、茶与其他
  1、茶与水。水,主要是泡茶的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说的是江水泡茶好;龙井茶说的是井水泡茶好;其实顺序应该是泉水、江水、井水。现在关键看生态环境文化,生态有无污染,有污染是重还是轻及其去污处理如何。
  2、茶与音乐。《挑担茶叶上北京》唱了毛泽东故乡的茶;《请茶歌》和《采茶扑蝶》从红军时代唱至如今,唱的是南方几省的茶;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唱的是她老家湘西州古丈县的茶;韩红的《茶马古道》唱的是云南普洱茶……曾创作过全世界最着名的交响乐之一的《悲怆》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舞剧里有中国茶,其中有汉口输出的蒲圻赵李桥、羊楼洞砖茶。茶要靠音乐的翅膀飞翔,音乐既是天籁,更是地籁和人籁,它是通过耳鼓直达心灵的全球通;中国茶曾出现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长诗里。茶与一切文学艺术都有关联,是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政论文里也有,作者是我们的两个祖宗之一,“两个祖宗不能忘,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炎黄”,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说:“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棉织品毛织品”。他从遥远的德国呼应了我们远古茶神炎帝神农。
  3、茶与寿。茶可明目清心,净魂洁灵,延年益寿。汉字有拆字法,米寿,八十八岁,有米吃,有温饱,才有高寿,湖北人均现在已是七十三岁了;茶寿,一0八岁,饮茶有利健康长寿。毛泽东高寿八十三,董必武九十,朱德过九十,邓小平近九十三,吕正操活过一百,虽然他们一生吃的苦有卖的,但有的近米寿,有的近茶寿,吕正操可能过茶寿。总之,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高寿与饮茶关系密切。湖北有个钟祥市,原叫长寿县,现在只保留有长寿镇。钟祥,即钟毓祥瑞,它是全国四大长寿县(市)之一,排行老二,群众普遍喝“三匹罐”,就是大茶树叶晾干后夏天喝的凉茶。当然,钟祥人长寿还有诸多因素,水多带来的负离子氧多,空气好;地缘上有高山、小高山、丘陵、平原、湖区、湿地,地下有磷矿,地上有众多的动植物和水产,植物里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仅石牌豆腐就成了中国的品牌,一万多人打豆腐打到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区,去年我在澳大利亚还吃到了钟祥的豆制品。钟祥娘娘寨海拔1000米以上,属陆羽讲的(大洪)山南,过去出好茶,居民多杨姓,解放后至今,虽然有生有死,有接有嫁,人口总是在87-93岁之间波动,且男女性别比例协调。就是在“敞开肚皮吃饭、叉开胯子生伢”的跃进时期,另有“吃观音土、瓜菜代”的困难时候,人口也是在87-93岁之间上下。
  4、茶与民俗。民俗也是文化,它是常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民族文化的草根。逢年过节看丈母娘叫“送茶”;新婚第二早晨请老人喝“就脑壳茶”;春节期间客来客往先喝茶;以上老者皆回敬以红包,老少无欺,来而无往,非礼也。由茶叶引出了饮食文化;带出了孝文化,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不亦乐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幅多美的古代农村风俗画。湖北松滋市乡俗民风好,好在也连着茶,松滋是移民之地,明初从安徽的宿松、江西的鸠滋移民而来,诚如民歌所言:“松滋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茅把烟,煨罐茶,问了大人问小伢,开口就是啊伙呐”。啊伙呐是好的意思。
  5、茶与商。五代时期(公元907-960),湖北江陵是内地南北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市;十九世纪下半叶,汉口既是中国茶叶产区最大的内地商埠,又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大口岸,广州只是第二,汉口口岸多年出去的茶叶占全国85%以上。过去的商贸主要是以物易物,到清朝时除以物易物外,更多的对内使用钱庄的银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晋商乔运甫,真有其人!现在汉口有茶叶一条街,为中部最大之茶市,还有星罗棋布的茶馆遍及武汉市的城乡,硚口区更有集茶叶饮食观光旅社休闲之大成者“一品天下”,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端首立有水晶石雕的陆羽像,为武汉第一座陆羽像,先生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晴是阴,守护在那儿,盯着“一品天下”买天下卖天下。“一品天下”起步了,开始了复兴祖先梦寐难求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征途。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荆戈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3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