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人走树不走建房不露房 大洪山景区建设着意维护原生态
楚刘飨 TO: 2013-6-10 08:50
&:5580+
  本报讯记者荣国报道:柿子红了,银杏叶黄了,松杉依然墨绿,五彩斑斓的山色中,大洪山景区建设正在悄然进行。
  金秋10月的下旬,走进大洪山中心景区小泉湾,只见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的民居已经移走,房址后的山泉聚水成池,池中长满树丛的巨石兀然而立;房址旁的一片柿树上挂满了红红火火的柿子,群鸟在柿子树丛中上下翻飞、欢唱。欢快的游人忙着在泉水池畔、柿子树下赏景照相。
  小泉湾数十米开外是大洪山度假村的客舍,金秋时节依然掩映在绿的松杉、黄的银杏、红的乌桕丛中,只闻人声鸟语,不见房舍“裸露”,恰如一派原生态景象。
  大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高山湖泊、溶岩洞群、植物宝库和寺院禅林,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有了一批基本景区,但尚未“成片”、“连线”。而且还有高山湖泊———白龙池、山野丛林———樵河古道、落湖奔海———剑口飞珠等一批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今年,大洪山景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延聘专家编修调整了景区、景点建设规划,筹资1000多万元,推进景点景观的建设、包装和接待设施的完善,建设原生态的风景与人文内涵相结合的景区,追求高雅的生态文明。
  在景区建设和改造中,他们千方百计地帮助中心景区内的零星住户搬迁,在景区外围给搬迁农民还建,让30多户农民实现了新房梦。中心景区原住房的搬迁,有利于自然景观恢复山水树草的原生态,避免了农户杂居景区砍伐、耕种对生态造成的损伤。
  在景区景点、道路、接待房舍的规划和建设上,他们视生态为神圣,下决心不砍一棵树、不损一丛竹,即便是藤蔓、野草也尽量保护。修建“樵河古道”的人行石阶,他们基本上“袭用”了古人登山砍樵、拜佛的路径、石阶,未占用两房的原生态绿地;修建“剑口飞珠”的人行道,沿用了牧童小道,未砍一棵树;规划白龙池养生馆(暂定名),他们选用了原林场场址,意在不砍树、不毁草、不占绿地,房舍因山就势,小型、灵活,以树为伴为友,树掩房舍,让房舍掩藏在树丛之中,毫不犹豫地维护高山湖泊白龙池碧波荡漾、树掩草护的原生态。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