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风光旖旎忤水关
女人花 TO: 2013-6-10 08:48
&:6282+
  桐柏山自西而东,横断南北,茫茫苍苍、绵延千里。无数崇山峻岭,迭宕起伏,将鄂豫两省分割在两个气候迥异的区域里。
  这座山脉作为阻隔南北的屏障,注定要形成许多通关要塞。位于曾都区殷店镇与草店镇交界处的忤水关,便是古来已有的一个关塞。这儿地跨南北、水分江淮。不论是从关隘要素或是军事需求,忤水关都堪与东部京广线上的武胜关媲美,尤其是忤水关以南数公里区域内广阔而独特的漫坡式风光,是武胜关的狭隘远不能比拟的。但历史偶尔也有不公正的时候,不是吗?几位名人在那山暂栖,那山便因人而名;一条铁路打彼关通过,彼关亦因铁路而畅。鸡公山与武胜关因缘际会,而名声大噪。但此前的忤水关就没这等幸运了。
  亘古以来,忤水关只有一条窄得可怜的人行道接通南北,只有在解放后,这条路几经改造才成为如今的省道。可是这里作为一个通关要塞,又有谁知道它曾经演绎过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
  研究那些史乘自有别样文章,我这里另有话说。你大概不会在15岁那年与伙伴一起南行六十余华里来看这个关口吧?可是我来过,那时通关的是一条约六米多宽的沙子道。我们在嚓嚓的徒步声中来到忤水关时,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当时在路边小店花几角钱饱了肚子,然后就为忤水关两侧嵯峨的高山倾倒了。
  你也许不曾下了公路便接触到如此陡峭的高山,通常我们会说“望山走死马”,就是说山高必然路遥,况且是如此险峻的高山呢!但在这里你会轻易地接近它,好山好景就在眼前哩!当日我的感觉是:高山仰止,天工造奇,人莫能行,鸟飞不过。看那山,无数巨大裸石点缀于片片猩红的丛林之中,奇妙空蒙,令人陶醉。而沿公路接壤山脚的两厢是南北斜卧的丛林岗陌。岗陌在橙红色的木梓林里述说久远的故事。
  记得后来我们还向一位老爷爷打探“山那边又有什么?”老人笑笑说“山外有山,想去么?那边有鹦鹉冠。鹦鹉冠上有石庙,石庙外面有天池……。”
  我们没去鹦鹉冠。应该说,游历东山鹦鹉冠,是我从那时起就有的愿望。但实际上还有另一原因,就是那会儿在东山头雾霭里出现了一尊毛泽东头像。头像是文革期间我们常佩胸前的纪念章那种剪影,领袖像自肩而取,立于山头,凝眉北望,表情庄严而神圣。目测直线距离当在两公里内,头像如此之清,山石会有多大?不得而知。我们惊叹天地造物神奇。
  三十余年后,已来城里生活了,往来经过忤水关,每次总记得从车里伸出脑袋东望。那尊领袖像也几十年如一日,只是面部某些地方有了少许改变。有一年停车询问村人,得知石像脸部有一棵古树被砍柴者削下了。作为领袖石像面部特征的一部分,从而有了改变抑或缺陷,不免遗憾。但总的来讲基本特征仍在,又不免称幸。
  东岳庙则是忤水关上一处古刹。据云当年古刹建筑宏伟,占地颇广,建于何年史无记载。遗址内现存重修东岳庙碑倒还有五块,因字迹斑驳,不能识辨。遥想当年,也许有一高僧云游至此,为忤水关景致而沉醉,乐不知返,故于此建寺吧?大约一时香火鼎盛,村民便在附近又建起戏院供游人娱一时之乐?然而世道维艰,此处佛事已然不再,东岳庙也毁于战乱。
  东岳庙南面不远处还有一神农观遗址。遗址仅存一陡老墙、一块残碑和几蹲青石柱座。相传当年始祖神农也曾于此躬耕,还在漂水两岸留下大量遗迹,后人便在此处建观祭祀。祭祀始于何时亦不得而知,从神农观外现存的一棵银杏树判断,当在千年之前。
  实际上不止我对忤水关情有独钟,现在东岳庙遗址上的古戏楼已被殷店镇政府修茸一新。据说镇政府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旅游风景开发远景规划,东山头领袖像、东岳庙、神农观、鹦鹉冠石庙等遗址都已被列入开发规划。而宁西铁路和汉丹铁路连接线以及一条十余米宽的柏油路也已从忤水关穿壑而过,忤水关垂挂已久的盖头终于被掀开来。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