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开发文化资源增强大洪山魅力
楚刘飨 TO: 2013-6-10 08:46
&:6382+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有着较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质地貌,瑰丽的溶洞世界,丰富的高山湖泊,娟秀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享有盛誉的佛教丛林,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文化大洪山,增强景区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是把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湖北休闲养生的精品景区、观光旅游的名胜区、社会和谐的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凸显生物多样性和独特地质构造的科普文化。大洪山海拔1055米,有绵延数百里的余脉,独特的山体形成雨量充沛、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形成动植物链紧密的自然博物馆;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大洪山由海洋变陆地,整个山体被镂空,形成丰富的溶洞资源;大洪山有众多的火山口湖,海拔840米的空中瑶池———白龙池是中国四大火山口湖之一。保存完好的火山遗址,对于研究火山运动有极高的价值;大洪山从平原拔地而起,境内99峰61岩,有独具特色的大峡谷,有中原最大的石林,有极高科研价值的化石群。
  享誉中外的佛教文化。大洪山曾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洪山寺历来为佛教文化的祖师道场,历代帝王多有赐名。其佛法远播日本、东南亚、在佛教界享有胜誉。据《大洪山志》记载,大洪山曾出过善信、善洪、报恩等高僧,报恩禅师着有《语录》三卷、《曹洞宗派》三卷、《菩提心戒》一卷,这些经典对海外佛教界很有影响。善洪禅师是继唐玄奘以后第二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
  推动社会变革的绿林文化。大洪山是历代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历史上记载的就有五次农民起义在这里暴发,经过大小战场三百多次,最着名的有西汉绿林起义、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清代赵邦璧农民起义。此外,岳飞、朱元璋、李自成等人都曾在大洪山鏖战过。起源于大洪山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印记,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保存完好的绿林古寨、俩王洞、青龙寨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峥嵘岁月的红色文化。革命战争年代,大洪山一直是革命火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贺龙率红三师在此开辟过革命根据地。李先念、陶铸、钱瑛、陈少敏等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不少革命将领和勇士的鲜血洒在了大洪山的土地上,在大洪山长岗店由陶铸主持的“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军政干部训练班”和“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及其机关报《大洪报》,解放全湖北的指挥部———周家湾江汉军区指挥部及其机关报《江汉日报》(《湖北日报》前身),以及黄春庭烈士墓、佛爷岭烈士墓、大洪山抗战阵亡先烈纪念碑都是这一时期革命的见证,应该是大洪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妙笔神韵的名人文化。大洪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历代名人游览留下众多诗赋歌赋、行旅笔记、美术书法、宣传报道,构成了有大洪山特色的名人文化,赋予大洪山神韵和内涵。李白、陈寿、岳飞、朱元璋、明玉珍、李自成、赵邦璧等在大洪山留下足迹,李白的“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清朝陈维舟的“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以及“门前巨釜烹明月,山外悬钩钓白龙”成为千古绝句。
  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品位,打造旅游名牌,这已经成为当今的共识。资源是大洪山的根,文化是大洪山的魂,建设文化大洪山是推进大洪山长远发展的保证。建设文化大洪山,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作者系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