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炎帝故里情
kingoma.cn TO: 2013-6-10 08:27
&:4780+
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是天下华人的始祖。北有黄帝,南有炎帝,他们分别代表着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炎黄子孙"之说即源于此。如今,炎帝神农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目中古老而神圣的旗帜。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尽管路途荆棘丛生、怪石嶙峋,还伴有人世间的凄风冷雨,但炎帝神农以其惊世骇俗的智慧,以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体的力量和聪明才智,带领一大批中华民族远古的优秀儿女,走过了一条祖先们从未走过的开拓创业之路,艰难地走出低谷走出雨季走向辉煌,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新时代。
  基于这种对始祖的无限敬仰之情,在"落梅香断无消息,一树春风属杏花"的季节,我们踏上了鄂西北的丘陵,拜谒了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的炎帝神农故里。
  在楚天名胜大洪山与巍巍桐柏山之间,有一座风景秀丽的烈山。烈山拥有九岭,九条山岭沿龙脉河一字排开,好似九条巨龙争相到河中饮水;又像九龙捧圣,奉侍着厉山镇。炎帝神农故里就坐落在烈山南麓。她东临滔滔厥水,西接潺潺龙脉河,两水环抱犹如二龙捧珠。
  经过横跨龙脉河上的神农桥,我们便步入宽阔的神农文化广场。广场中央挺立着一尊9米高的汉白玉炎帝神农雕像。雕像威严古朴、栩栩如生。炎帝身披麻片裹着兽皮,手执五谷和药草,威风凛凛地凝视着前方。从他那炯炯的目光中,我们似乎看到他教民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艺五谷,兴贸易以及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下毒"的一幅幅壮丽的画面。穿过广场就进入了神农纪念馆,纪念馆5个展厅分别陈列着展示炎帝神农一生的大型组画;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刀、石镰以及陶器等出土文物;历代诗人咏神农的诗词,以及海内外前来拜谒朝祖的名人留下的墨宝和照片;记载炎帝神农出生地及其生平事迹的《礼记》、《左传》、《史记》、《水经注》等120多种史书。春秋以前成文的《礼记·祭法篇》载:"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最有威望的学者郑玄为其作注说:"厉山氏,炎帝也;走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炎帝神农生于厉山之说,早已为先秦学者所确认。在陈列厅里,我们领略了远古风韵,大开了眼界。
  从纪念馆出来,导游小姐热情地领我们去拜谒神农洞。我们拾级而上,如潮的人群把我们拥进了洞府。洞府里,香火袅袅,鞭炮声此起彼落。神农殿和出生洞前跪满了顶礼膜拜的人。相传,炎帝神农的母亲安登娘娘在这个石洞里生下了神农。导游小姐还告诉我们,通过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及历史学家们的多次考证: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是神化了的南方氏族的优秀代表人物。接着,她还向我们讲述了炎帝神农出生的传说故事,以及炎帝神农开创农业的伟大功绩。凝视着这具有非凡历史的石洞,想到我们的脚下,5000多年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繁衍生息、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心头蓦然涌起一种超越时空、遥接万代的情感。举目平眺今日神农故里,神农大道贯穿南北,车水马龙;九烈山下,楼房林立,工厂毗接;一条条街道,一座座烟囱,栋栋商场,一幅幅广告,一根根电杆,一组组天线,伴着朝气蓬勃、快节奏的人们,融进了喧闹的汽笛声、雄浑古朴的编钟乐曲声以及繁华的市场之中。
  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还感慨不已。是啊,我们的祖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双手和这些简陋的工具,为人类文明大厦奠定了基石,宣告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kingoma.cn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