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六个“炎帝”闹中华
金戈铁马 TO: 2013-6-10 08:26
&:5544+
[size=4]本文转自2月2日《边载晚报》(怀化日报记者 杨顺东),原标题为《会同炎帝一路走好》

从2005年6月24日《边城晚报》第7版发表《炎帝出生地新说:炎帝故里在会同》一文算起,“会同炎帝”诞生已三个年头。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华夏“第一帝”,如果炎帝故里能落户会同,那么对怀化乃至湖南意义重大。“会同炎帝”命运如何?新年伊始,记者采访了怀化学院客座研究员、炎帝故里会同学说创立者阳国胜先生并查阅大量报刊、网上资料后得知:“会同炎帝”一路走好,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会同炎帝”引发中华炎帝热2005年下半年以后,中国悄然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炎帝热,据互联网资料查新,从2005年7月至今,全国公开发表炎帝发源地的各类争鸣文章600余篇,相当于近十年所发此类文章的总和甚至还要多。2006年底,着名的中国先秦史网站改版推出“炎帝文化”专题,介绍各学派主要观点,其中《边城晚报》刊发的最初提出“会同新说”的两篇短文被摆在最显目位置,栏目标题前面还破例加上了“阳国胜”三字。很显然,这场炎帝热是因阳国胜提出“会同新说”而引发的。炎帝发源地的争论始于汉代,经两千多年争论炎帝故里有了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河南华阳等说法,炎帝死葬地有了湖南炎陵、陕西宝鸡、山西高坪等说法。阳国胜的会同新说提出以后,反应最强烈的当然是原有学说所在地的有关方面。湖北随州:“会同炎帝”刚刚诞生,湖北《荆楚网》等媒体就给随州方面敲起警钟,认为“会同炎帝”很有竟争力,并开展了《随州炎帝之名还在吗》的讨论。部分人甚至认为“炎帝故里”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随州炎帝”不景气责任是当地政府“不作为”。随后,《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派记者深入随州厉山镇采访,写出随州《炎帝故里破落景象难以言状》等报道,并宣染“湖南会同等地”正在“斥巨资开展炎帝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于是随州市委书记亲自亲主持“四大家”专题会议,请北京、武汉等地专家出谋划策,提出要把随州厉山作为“南方农耕文明的祖先崇拜圣地来建设"。陕西宝鸡:“宝鸡炎帝”长期处于“正统地位”,传统的历史教科书都采纳这一说法。“会同炎帝”出世后宝鸡方面也有些紧张。阳国胜在中国先秦网首发《神农文化新论》长篇论文后不久,宝鸡炎帝文化的领衔人霍彦儒先生在先秦网同一栏目针对性推出《宝鸡:姜炎文化发祥地》重头文章,接着在《光明日报》发了一个版。2006年9月,又以“世界华人联合会”等名义隆重推出“丙戌年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和“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批邀请港台人士,号称“姜炎文化的最高盛会”。 山西高坪:“高坪炎帝”相对宝鸡、随州来说是“后起之秀”,对“会同炎帝”自然会更为关注,但表面显得“低调”。高坪有关负责人称:高坪炎帝的遗存在全国是最多的、最全面的,总数不下三十处,所以我们只想让事实说话,不炒作。但2005年10月,他们请中央电视台三台《激情广场》栏目,在高坪炎帝广场,制作了一台大型专题节目,请杨洪基、刘斌、吴雁泽、柳石明等歌星、舞星捧场,仅这台节目就花费了几百万。河南新郑与沁阳:随着“会同炎帝”走红,河南也掀起了炎帝研究热,新郑组织专家研究“古华阳炎帝”没有结果,沁阳又提出沁阳有个“神农坛”,并组织了专家现场鉴定。专家认为此“神农坛”只是祭祀炎帝的场所,当地学者不服气,还在继续研究。湖南株州:株州炎陵县的“炎帝陵”是江泽民同志题了词的,近年行情看涨,还成立了“炎帝陵基金会”。株州方面对“会同炎帝”表示支持,还将阳国胜先生的核心论文推荐给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研究与开发,第二期工程已正式启动;据可靠消息,2007年10月左右还将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高规格研讨会。除以上“老牌炎帝”外,记者从网上得知,四川、广西、山东、甘肃等省也发现了“炎帝行踪”,一夜之间“炎帝故里”几乎遍布全中国。于是史学界、考古界、易学界、民俗界……一大批专家学者参与了“炎帝争夺战”。为何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因为这事关中华民族老祖宗的问题,事关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家总是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近年又有学者提出“文明起源多头论”。现在阳国胜提出炎帝出自大湘西一偶的会同,这加上着名的洪江高庙遗址、世界最早的道县玉蟾岩水稻遗存、中国最早最大的澧县城头山古城、中国最早的鄂西“建始人化石”等一系列考古证据,就有可能构筑起环洞庭湖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框架,中国历史就将重新改写。再者,陕西、湖北、山西等地的炎帝文化旅游已成气候,“会同炎帝”横空出世带给的他们将是“土崩瓦解”。这样自然会“硝烟四起”。学界高层看重“会同炎帝” 记者在阳国胜先生简陋的书房里看到一大堆报纸、杂志,证实一年多时间他在《边城晚报》、《广州诗词报》、《南长征论坛》、《船山学刊》、《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等报刊、文集发表论文20余万字。从数量上,这20万字的散碎文章在“炎帝争夺战”600余篇文章中算不了什么,况且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宝鸡炎帝”、“随州炎帝”等相比,“会同炎帝”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令记者兴奋不已的是,就是这个还处在婴儿期的“会同炎帝”得到学界高层更多的关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中国先秦网的排序中“会同新说”被排在第一位。 清华大学着作教授李学勤从中国历史研究所宫长为博士手中接过阳国胜的文章,看后评价:“很不错,很有见解,很有研究价值!”。李学勤可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第一权威,能让他连说三个“很”字是了不得的事情。北京师范大学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名民俗学专家陈子艾评价:“阳国胜敢于提出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作为民间学者难能可贵。他提出炎帝故里在会同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会同连山有八个古庙及地貌特征与炎帝的“连山八卦”相吻合,这是特有的证据;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等虽都有史料记载为证,但所依据的史料不多,且语意含混模糊,阳国胜为会同找到了八则史料,都有根有据,很有说服力;从民族学、姓氏学方面的论证也有独到之外”。河南大学着名教授、着名易学专家张今在中国先秦史网公开发表点评:“阳国胜发现炎帝故里功不可没,大部分证据是正确的”。南京着名学者、着名神话学家萧兵看了“会同新说”系列论文集后对阳国胜说:“你的文章我认真看了好几篇,有观点、有新意、很有价值。我认为你的证据比一些传统说法更充分。如果你们召开相关研讨会要我参加,我一定支持你们。”着名文化人类学家、湖南文史馆馆员林河先生专程到会同连山调研,并公开发表17000字的长篇文章声援。他说传统的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山西高坪说都“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并列举了传统说法9个“不可能”的证据和理由。而阳国胜提出的“会同新说”证据是充分的,学界“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还有一大批省内外专家学者,如中国历史研究所着名研究员王震中,考古专家、《炎黄文化研究》编委曹敬庄,上古史专家、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刘俊男,古代史专家、湖南省社科院常务院长王晓天等都作出了较高的评价。有意思的是刘俊男教授不仅发表大量论文支持“会同炎帝”,还提出黄帝的出生地和死葬地也都在湖南。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戈铁马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