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随州曾都区近现代名人系列 之一:文化(不含宗教界)名人
威兔 TO: 2013-6-10 07:57
&:6822+
随州曾都区近现代名人系列 之一:文化(不含宗教界)名人

佘华祝(?—?)  书法家,诗人。字封三,亦作封珊。洪山桂花园人。清末秀才。终身为塾师,善书法,工诗。着有《品枣山房诗草》8卷(线装),经当时着名常州派词人谭献等人评选,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印行。2004年12月,随州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李虎《品枣山房诗草注释》(《随州文史资料》第4辑)。2006年,随州市档案馆从社会上征集到《品枣山房诗草》部分木质印刷原版。

朱烈杨(?—?)  书法家。字雪琴,号邻农居士。历山人。清末秀才。善楷、行、草书。“云飞南浦”之历山南门楼题额,为过往游人所赞誉。生平清苦刚直,常言:“穷不倒志,富不自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敖 真(?—1943年)  书画家。字资生、知生,号痴僧。历山人。善书画,工于山水。摹唐伯虎之画几乎乱真。习清名家之中锋墨尤盛名。

杜文卿(1864—1908年)  着名塾师。何店杜家畈人。清末秀才。出生于贫寒的书香之家,自小刻苦自励,奋发求学,得到洪山周家咀着名塾师施雨帆的教益。杜文卿一担书箱,两袖清风,到淅河、城关一带办私塾,不久,他的才学风闻全县。1905年,随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建立,杜被聘为甲班国语教员,他以性情刚烈、授业严谨着称,深得学生敬重。杨太朴(毕业于北京政法专科学校)、黄建中(高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又留学英国)、刘亚平(吴山人,武汉行营少将副处长)都曾深受其陶冶。1908年病逝。杜文卿在病重时自作一幅挽联云:“本箪瓢陋巷之奇穷,但我何人斯,筹中胜颜君一纪;抱流水高山之逸隐,惜世无同调,地下觅钟子重听。”他死后,学生杨太朴、黄建中等曾刻印《杜文卿诗集》(今已散佚无存)。

刘云集(1867—1930年)   报人,教育家。名茂寅,字思睿,笔名幼狂、云集山人。柳林古城蔡家河人。清末进士。少聪敏,据说在武昌读书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以乾隆皇帝游江南所出“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上联命对,刘以“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对之,深得张之洞赏识。中进士后,放弃山西知州未任。1909年在汉口主编《趣报》,汇编有《鸡鸣风雨集》、《破睡笺》、《立宪菁华录》、《咨议辑要》等诗文集。民国初,应汉口《武汉消闲录》报之聘,任主编8年。“五四”运动时,当局指责该报讽喻时政,勒令停办,遂返回随县办私塾,课余编辑、撰写了《消闲文集》8卷、《消闲诗录》4卷、《鄂鉴》2卷、《后精忠传》1卷(12本)、《迷书》1册及戏剧《刘备登基》等,均毁于文革中。其间曾与同乡黄雪园(城关人)搜集清同治八年(1869年)以后的地方志资料,合编《续随州志》,书成未付梓,文稿散佚。1930年在家中病故。《趣报》及《武汉消闲录》今武汉市图书馆有藏。

李兆麟(1868—1951年)  书画家。字伯桢,号遐轩。安居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曾任山西提调,创办山西师范学堂、农业学堂。后任山西屯留、洪洞、大宁、永和等县知县。辛亥革命后,历任山西襄垣、浑源、寿阳、晋城、闻喜、平定、新绛等县知事、县长,政绩考核获全山西第一。1930年代返回随县办私塾,以教习童生为己任。1942年任陕西省政府秘书。1950年回武昌定居。1951年病逝。李兆麟擅长书法、绘画、文学,其书法遍涉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绘画工于兰、竹,深得“二郑”(郑板桥、郑所南)笔意,在“三晋”享有盛誉;写诗五百余首,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曾自选练文、信札、公牍、对联辑为《恒春堂集》。

顾 我(1874—1935年)  书法家,教育家。字复周,别号于如道人。城区带涢阁人。清末禀贡生。毕业于德安府师范学堂。以教育乡里终身,乡人在省内外文武教育各界有成就者多出其门下。曾创办随县模范小学。历任随县高等小学教员,随县模范小学校长,应城第一高等小学校长,随县商会主席等职。攻理学、佛学,擅长书画金石,尤以书法驰名,篆、隶、行、草各体,均为世所重。县城商号大多为其书写,县内外求其手墨者每日皆有。 于鸦片之毒害,专撰《劝戒洋烟赋》,亦庄亦谐,宜俗宜雅,并以楷体自书长卷,颇为现当代着名学者所珍赏,诸多名家在卷后题诗作跋。着有《书法辑要》3卷、《于如道人诗萃、文萃》及印谱、印存、石谱等各若干卷。1935年病逝后,着名学者高步嬴为其撰墓志铭,深赞其学行。

杨汝梅(1879或1882—1966年)  会计学家,财政专家。字予戒、玉阶。均川赵家冲人。清末举人。1903年赴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留学八年。清末曾任度支部主事。北洋政府时期历任财政部制用局会办,审计处第三股主任审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财政部赋税司科长,审计院审计官兼第一厅厅长,主计处主计官兼岁计局副局长、局长,工商部会计处会计长,北京税务专门学校教授,中国计政学会常务理事、会长。抗战时期在重庆任高等考试文官文试典试委员、军需学校审计教官、中央政治学校讲师、各县市行政讲习所教官。抗战胜利后任邮政储金汇业局监察委员等职。建国后任国务院财政部参事。“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杨汝梅是谢霖(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同学,和谢霖同时倡导新式簿记,与徐永祚(民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正明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共创银行会计现金收付记账法,在解放后税算会计、商业会计中沿用至九十年代。杨汝梅对于会计帐簿学的造诣非同一般,其同学叶开琼赞扬说:“中国研究会计帐薄学说的人,没有早于杨汝梅的,也没有比杨汝梅更精通于此学说的。” (杨汝梅《新式官厅簿记及会计?赠序》,商务印书馆1929年第五版)。着作有《近代各国审计制度》、《论审计制度》、《新式银行簿记及实务》、《民国财政论》、《美国政府总会计师实例》、《现代国家财政的社会经济机能》、《经济学》等。现代中国有两位同姓同名的着名会计学专家杨汝梅,另一位杨汝梅(1899—1985) 字众先,河北磁县人,着有《商誉及无形资产》等,蜚声于欧美会计学界,是中国最早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会计学家。为示区分,老杨汝梅凡有书、文发表,均在姓名前加上籍贯,自署“湖北杨汝梅”,后又改为在姓名下附注“予戒”两个小字。另一位杨汝梅也尾注“众先”小字,以各自的号为别。再后来,后一位杨汝梅就干脆以字行,称为杨众先了。

许学源(1885—1972年)   名医,教育家,书法家。又名朝海,笔名闲月,字大洪,号觉园、大洪山人。三里岗文家湾人。清末秀才。曾在随县高第学堂、省立两湖总师范学堂读书。武昌起义后任民国军政府军令部第三接济处协理、民国教育司司长。1912年后任北京《中央新闻》报编辑记者、《忠言报》社长,为北洋军阀所忌,自行停办。1918年后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任教。1929年,许母病重,急回湖北,何成浚推荐为孝感县县长、蒲圻县县长。1932年后任安徽大学教授、省教育厅秘书长,因对当局不重视教育事业十分不满,便专心医药,任武汉苏生团医院院长。1938年日寇进逼汉口后举家迁往重庆,任重庆市政府设计委员、大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辛亥革命老友董必武派人请许出山,以年老婉辞,仅担任重庆中医院顾问,在西南医学研究所主编医药书刊。1956年任重庆文史研究馆研究员。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65年任神农医学社社长。1972年3月病逝。其书法挺秀入骨,浑然天成,抗战胜利时,应重庆市市长张笃伦之约题写“抗战胜利纪念碑”(今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生前着有诗集《采风录》,其研究《伤寒论》书稿未及出版,被人剽窃而去。1980年代,许学源三里岗老家尚存其部分诗文手稿。

罗宣祉(1886—1949年)  教育家。亦作宪之。殷店岩子河人。1928年任安徽舒城县县长。1931年任宜昌县县长、行政督察专员,为何成浚与刘湘之间的军火、鸦片交易进行联络。抗日战争初返回随县。1938年任随县县长、公产经理处长,兼任私立烈山中学代校董、校长、基金会秘书长。后任烈山中学国文、公民教师。抗战胜利后任烈山图书馆馆长兼县文献委员会主任。

黄建中(1889—1958年)    教育家,哲学家。字尧卿,号离明,又名士申。高城人,祖籍江西清江。随县高等小学首届毕业生,民国初毕业于德安府中学,后升入北京私立明德大学和北京大学,受教于大儒黄侃、蔡元培,与冯友兰(河南南阳人)同学,读书期间加入北大哲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朝阳大学讲师。1919年任国史馆纂辑员,参与创办并主编《国民杂志》。1922年以官费赴英留学,入剑桥大学及爱丁堡大学,研习教育、伦理、哲学,因国内政局变动,公费无着,获硕士学位后回国。1927年任国立暨南大学教务长。1928年任湖北省民政厅秘书、省党务训练所第二期教官、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兼代理常务次长。1930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创建省立高级中学及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改为省立教育学院,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兼任首任院长。1932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34年再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到恩施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10月任中央干校研究部教授兼教育组主任。1946年任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同年冬当选国民大会代表,参加制宪。1948年当选为国民党立法委员。1949年5月去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政治大学。后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参加立法工作与台湾经济计划制定。七秩大寿时,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将其部分论文、讲辞等编印成《文教与哲学》以为祝贺。1958年9月18日去世后,台湾教育部特在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设立“黄建中先生奖学金”。黄建中是一位典型的政、教两栖人员,对民国时期湖北教育贡献很大,何成浚(历山人,民国政要,省政府主席)后来曾说:“余忝主鄂政,愧无建树,惟同乡人黄君长教育,为本省培育出人才,成绩有目共睹,略蔚余怀。” 其于康德学说及宋明理学研究颇深,着有《比较伦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44年版,中国第一本比较伦理学论着》、《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中国哲学通论》、《荀子名学》、《概然论》、《述老》、《中国哲学史》(上卷)、《黑格尔教育思想》等多部着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有胡伟希点校本《比较伦理学》。

杨重熙(1898—1972年)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威兔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