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乡”“都”之考
女人花 TO: 2013-6-10 07:48
&:4992+
最近,有人将推介随州的宣传标语“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的“乡”字改成了“都”字,一字之差反映了人们对随州历史的不同认知。
    为什么要将“乡”改成“都”呢?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乡”代表着农村,令人联想着偏僻和落后;而“都”却代表着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是繁华与现代。二是“乡”是中国行政区域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能够称作“都”的城市至少也是个副省级城市。总之,“都”比“乡”要尊贵、时髦、大气一些。以此推之,出发点无疑是非常好的。
    但任何一种语言,遣词的第一要义就是准确,其次才考虑修辞和音韵,而考察词义是否准确的基本方法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认真比较、反复推敲,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一字之师”的故事,就是因为我们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
    综合《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的解释,与我们考辨内容相关的义项大概可以作这样的归纳:
    一、在表地域的义项中“乡”的范围大于“都”,“都”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城市联系在一起,而“乡”则指城市以外的地方,用数学的概念说它们互为补集,但“乡”还有一个专指出生地的引申义项,即“家乡”,它所涵盖的地域外延没有确定性,相对外省指本省,相对外国指中国,如果到了太空也可以指地球,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而“都”却不能代替“乡”。
    二、在表行政级别一个义项中也有非常巧合的历史现象,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乡所辖“万二千五百户也”;另据《广雅·释地》中记载:“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一都乃“三千六百户也”。所以,历史上“乡”的级别要比“都”高。
    三、“都”倾向于集中,意即“多而集中”,指某一事物大量集中在某一地,如称山西大同为“煤都”,称随州为“专用汽车之都”;“乡”则倾向于扩散,有“多而广”之义,指某一事物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如江河湖泊密布的江浙一带我们称之为“江南水乡”,拥有106万亩、3000万株枣树的山东无棣县我们称之为 “中国枣乡”等等。
    根据以上情况,本人认为还是沿用“乡”字为佳。原因有三:
    其一,编钟出土于随州城边,不一定就产于随州城,更没有大量生产而成为一个集散地的记载,因为随州没有铜矿,冶炼也不是本地特色,不存在“多而集中”的优势,仅凭出土的一套、两套编钟称之为“都”未免言过其实;再说,中国出土编钟的地方非常多,擂鼓墩编钟为什么最出名不仅是编钟的数量之多,而凸显在一个“编”字上,因为这“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钟”代表着人类音乐史上的空前成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而非生产中心。所以,取“擂鼓墩编钟的家乡(出土的地方)”之义则更准确一些。
    其二,通观“编钟古乐之乡”整个句子,中心词并非“编钟”而是“古乐”,强调的应该是“以编钟为代表的古乐”。不仅仅具有出土“古乐器”之义,也包含了随州人特别欣赏“编钟古乐”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以编钟为代表的古乐最流行的地方”,覆盖范围当然是越广越好。再说,我们通常说这是一张“文化名片”,重在文化内涵而非商品经济,应该强调全体(城和乡)随州人“喜爱”编钟古乐的热情和“精通、欣赏”编钟古乐的水准。
    其三,目前,随州市(城区)已经被中国机械工业制造协会命名为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我们只能将这 “三张名片”合写成:“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专用汽车之都”为宜。
帅文清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