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大山才是兰花的家--随州山区寻野兰芳踪
威兔 TO: 2013-6-10 04:53
&:6324+
随州山区寻野兰芳踪

  二月末,乍暖还寒的季节。我的朋友在QQ里告诉我,去年他在山中挖的几棵野生兰花开始消瘦了,有可能不会开花而渐渐死掉。

  他有些自责地说:“我不该把它们从山上挖下来,大山才是兰花的家。”

  此时,我正在准备新一期《长江地理》选题——寻找野生兰花。曾到处寻找兰花的他推荐:去随州吧,随州的桐柏山内到处有兰花。

  野生兰花对于生长环境的选择十分挑剔,高温不可超30摄氏度,低温不能低于10摄氏度,而且必须昼夜温差大。

  位于北纬32度附近的桐柏山是中国淮河的发源地,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这一带森林覆盖率较高,十分适合兰花的生长。随州以蕙兰、春兰较为有名,是中国三大兰花产地之一,那里有120多个野生兰花品种。野生兰花历史悠久,据说,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上,就有兰花的雕刻花纹。

  2月27日,我开始了寻兰之旅。从武汉出发走汉十高速,进入随州境内,满眼是低矮的丘陵,汽车越过一个个不知名的小山头。我开始耐不住性子,并想象这些山头的某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兰花正吐着春蕾,散发着幽香。

  文、图本报记者权义

  ◇ 寻找野兰花

  腐叶土的山坡上遇到兰花

  万和镇位于最年轻的随县北部,是桐柏山的余脉,与河南交界。万和镇是远近闻名的兰草交易集散地,据说该镇2000余人从事兰草交易,年交易额高达4000 多万元。

  这几天天气一直不很明朗,淅沥沥地下着雨,有时候还夹杂着闪电。 按天气预报所说,还会有雨。我的向导建议我最好休息,山路湿滑,就连本地人也很少选择此时进山。

  次日,天气有些好转,向导给出的消息是万和镇的山头野兰花已经开始绽放。万和镇位于最年轻的随县北部,是桐柏山的余脉,与河南交界。万和镇是远近闻名的兰草交易集散地,据说该镇2000余人从事兰草交易,年交易额高达4000 多万元。

  从随州市中心出发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从车窗内透过薄雾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山头,向导说最高的山头——七尖峰是兰花资源最多的地方。那里野生兰草遍地,每年清明前后,翠绿一片,两三百米之内花香袭人,如今成了资源保护区,我们只能在保护区以外的山上寻找兰花。

  兰花的香是幽的、淡的、不张扬的,要多少的兰花集在一起,才能让两三百米外的人闻到?我心中暗想。

  他这次带我到的地方是在距离万和镇中心大概3公里的一个低矮山包上,前些日子野兰花还没有露出花蕾。

  我的向导和一般的村民不同,他是在花期先看好了花,“有好的再挑着挖回家”。非花期,他也上山看兰,看哪里有兰,是什么兰,然后预计到了花期再上山去挑。

  “你来得正巧,现在正是看春兰的时候。”向导说的春兰,又称草兰,山兰,是兰花中的一种,花期大概3个月。

  转了几个弯道,再越过一段平地,便到了向导所说的长有“一大片”兰花的山头。山头长满了马尾松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灌木,这里已是人工林地。

  山坡十米高,土层淡黄,表面是一些黑色腐叶。“这样的土最适合兰花了。”向导说。

  由于是初春,山体上的植被并不丰富,大多是树叶和枯草,这对我们寻找绿色兰花草来说十分便利。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着脚下,很快便在一个小树旁,发现一簇传说中的野生兰草,兰草大概只有10余厘米高,两个花蕾刚刚接近地面,花瓣呈淡黄色,看上去像两个守卫的士兵一样。

  我趴在花瓣旁,将鼻子凑上去,可以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向导说,野生兰一般不会单独一苗在某个地方,要是开花的野生兰草至少也要五六苗聚集在一起。

  “这是一般的兰花草,经济价值不大。一苗好的兰花草要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向导扒开枯叶看清楚后就离开了,留下我一人趴在地上拍照留念。

  正在开放的春兰,有一股幽淡的香味。

  一位村民拿刚刚挖来的春兰向记者兜售。

  好品种几乎绝迹了

  正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山林里突然蹿出两个人来,他们提着一个塑料袋,也许他们发现我们是外地人,其中一人打开塑料袋问我:“要兰草不,刚挖的,100元一苗卖给你。”

  此时,在漫山遍野中,我都可以看到兰花的影子,可是什么样的兰花草才是“名贵珍品”呢?

  一边走,我一边问向导,他又给我上了一课。

  “在兰友圈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公认的审美标准,以瓣形、花色来判断,有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以及奇花。一般兰花都是五个瓣,一个舌头,一个鼻头,花瓣形状如果比较圆是梅瓣;如果瓣形不是很圆就被称为水仙瓣,就像水仙一样;如果花瓣比较圆,舌头也比较圆,比较大,并且不会向下弯曲叫做荷瓣。”向导仔细地向我介绍。

  不过这些特殊的花瓣在大山内是比较少见的,大多都是普通的兰花。那些被称之为名贵珍品的兰花草只不过是一些变种。

  向导说,在茫茫的山林里普通的兰花很多,但要想找到一苗梅瓣就很艰难,即使挖上十来万苗也不一定能寻找到一苗。

  我们在山上寻找野生兰花的时候,不时地发现山上有几簇连根拔出的兰草在腐叶上躺着,它的根已经发白,向导判断这片兰花被乱挖的时间是“十几天前”。

  “万和镇的山上几乎都被挖过了。”向导称在1990年左右,大量江浙一带的人涌进随州来“收”兰花,各种兰花以很便宜的价钱就被卖掉了。

  “好多好兰都被买走了,有些还卖到了韩国、日本,这种行为直到2006年才得到遏制,现在我们不准乱挖兰花了。”向导说。

  正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山林里突然蹿出两个人来,他们提着一个塑料袋,也许他们发现我们是外地人,其中一人打开塑料袋问我:“要兰草不,刚挖的,100元一苗卖给你。”

  向导赶紧走到我的身旁,从塑料袋中取出兰草,它根须的泥土还很湿,果然是刚刚挖出来的,他端详了半天,拉着我走到一边。

  向导告诉我,那两簇兰花也是普通的春兰,只不过花的颜色多了一些,市场价格最多就是10来块钱一苗。

  我与两个当地人聊了起来。他们告诉我,每年四五月份,进桐柏山挖兰的人数估计“不下2万人”,而万和镇不过6万人口。当地人形容在桐柏山找到一株好兰草的艰难,就像买彩票一样,一年也挖不出几株名贵的兰花。

  如果是前两年,他们每年春季在山上都能靠挖兰花赚到万元左右。“现在兰花价格也降了,好品种几乎绝迹了,生意也不好做。”他俩也许提防着我,聊了两句又钻进了树林里。

  下山的时候,向导交代我不要写出山的具体位置,他很担心这片蕙兰也会遭人挖走,我答应了他,暗中祈祷不要被人发现,正如我的朋友所说——大山才是兰花的家。

  记者一行在树林里发现的一株野兰花。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威兔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