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母亲一生给我的食谱(回忆过去)
kingoma.cn TO: 2013-6-10 00:35 阅图
&:129612+
父母养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今物价飞涨的年代。而在七十年代,父母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困难可想而知。“民以食为天”,母亲主管全家饮食,饮食是母亲养育孩子的主要手段,也是孩子对母亲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的核心,它承载了人生的一段时光的喜怒哀乐。如今这个年代的孩子,若干年后,也许记忆中只有吃过父母买的奶油生日蛋糕和父母带着上街吃的麦当劳、肯塔基(现在有人称之为洋垃圾)了。而对于我,母亲一生给我丰富和绿色的食谱,至今记忆犹新:



一、主食

   野韭菜鸡蛋饭:野韭菜下面有个白色的坨坨儿,味特刺鼻。上小学的时候,只有下午半天课(拿现在说那是一个“爽”)。快到中午的时候,母亲干完农活,就回来给我做饭,野韭菜鸡蛋饭,简单、快捷。饭很香,每次吃的直到打饱嗝,然后就腆着小肚子,斜挎着装上语文和算术两本简单的书的干瘪的花格子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萝卜饭:70年代粮食匮乏,萝卜炒现饭,用的是棉油,萝卜多,饭少。饭很香,但萝卜吃多了翻胃。父母常常翻胃的萝卜,而把香喷喷的饭留给我们吃。就是这样,有时只能吃上两顿。那时吃上白米饭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父母常常鼓励我们兄弟姐妹去生产队的稻田里去捡谷,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常常踏着露水为捡到一大把稻谷而喜悦的情景。谷捡回来,晚上两个姐姐用棒槌捶成谷粒,半夜还轰轰作响,过两天一加工,就可以吃上白米饭了。父母鼓励我们,目的就这么简单。我现在还在想念那萝卜饭的香味。

   南瓜饭:南瓜与大米同蒸,吃起来又香又甜。一筷子一筷子地挑着吃,嘘唏之间,一碗南瓜饭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想到我如今血糖高,听说南瓜能预防和治理糖尿病,悔不该,那时一顿“甩”它一锅南瓜饭就好了。


   掌馍:锅底放些水,和好的熟面分坨,用手掌把面团推成手掌大小的饼形,厚度稍大些,依序贴在锅内四周,盖上锅盖蒸之即好。其底壳黄或稍黑,很香;其皮嫩黄,很薄,揭而食之,好吃;其瓤泡松,不好吃,像丝瓜瓤子。那时,我们小孩子习惯拿到外面同湾子里的小孩集体边玩边吃,常常把好吃的壳和皮吃了,拎了个像轮子似的掌馍瓤子回家,把大人气的够呛,没办法,为了节省粮食,大人只好自己吃了。那时我门前有个拴牛和放牛草的矩形木框框,我们几家的小孩不怕脏、不怕臭,夏天天天就坐在上面吃掌馍,不知拎了多少掌馍瓤子回家!(我下辈子就靠这个笑话活着了)

   水打片:锅底放些水,和好的死面分段,用手掌把面团推成手掌大小的饼形,厚度小些,依序贴在锅内四周,盖上锅盖蒸之即好。其底壳黄或稍黑,很香;上面泥上臭豆腐,更好吃,又臭又香。

   麦拉子:麦麸皮和米煮成稀饭,色褐黄,难咽。70年代粮食匮乏,早上吃顿白炽稀饭还成问题了,差一点就去喝西北风了。不是我一家,基本都这样,没办法。那段时间吃够了。

   蒸烤红薯:蒸红薯,色浅白,味甜,质软;烤红薯,放在土灶里两边烤或烘炉里闷烘,色橙红,气香,味甜。

   炸拖烙:用面团炸制,色金黄,从锅里捞起时流油。孩提时代每逢腊月二十八,我和妹妹们绕着锅台围一圈等着吃,抢的烫手也不丢!



二、主菜

    酱萝卜:干红辣椒炒酱萝卜,质脆,很下饭。

    臭豆腐:用豆腐腌制。篓子里放些草,豆腐切块用盐和辣椒粉翻滚一遍,放在草上放段时间制成。我母亲做的臭豆腐是一种味道,我还吃过同村一位同姓老爷爷的臭豆腐,隔年的,色黑,水份散失而硬,臭而很香,那是另一种味道了。

    酱食豆:用黄豆晒制,很下饭。

    我读初三时住读,学校离家10几里,每周只回家一次,生活很艰苦。上述三菜,一周各带一罐头瓶。它是我的主菜,那时学校有菜也买不起(“蓝天”牙膏5角一袋,好贵,只好用一角多的“万年青”),天天就这三样,吃够了(有时臭豆腐还长虫了)。我那时就喜欢家里来客了,来客菜就好一点,家里就派人给我加送好吃的。有一次,家人又派人送菜,我又美美地大吃了几天。后来才知道弄错了,我把同村跟我隔壁又是一个家族的一女孩的菜吃了,送菜的亲戚顺带带的,是没交代好、还是我没听清楚,已不得而知了。弄得那女孩那周没吃到好菜。

    青椒炒赖瓜(学名苦瓜):青椒和苦瓜放在锅里干炕,然后起锅放油再炒。很香、很辣、很下饭。一碗饭只要一筷子菜,端着绕着村子转一圈(那时我们那一带农村的吃饭习惯),一碗饭就吃完了。

    冬瓜:干红辣椒炒冬瓜,辣糊糊的,质脆。特爱吃。

    地菜卷煎:地菜、猪肉用豆油皮包起来,油煎而成,色黄、味香。春节年饭必备菜,“小娃子望过年”原因之一。

    韭菜煎鱼:不管大鱼小鱼,佐料都是韭菜,但是生姜、蒜瓣和干红辣椒是少不了的。也是一筷子一碗饭。70年代粮油盐匮乏,鱼是吃不起的,有我母亲格言为证:“捉到鱼娃你莫喜,又糟油盐又糟米”。

    皮腿(猪蹄膀):肥腯儿的,软乎儿的。我吃皮腿的姿态,犹如饿狼扑食一般。



三、泡菜

    酸冲苔:辣菜苔泡制。色黄,刺鼻,味酸的要掉牙齿,质脆,很下饭。

    泡洋姜:色黄,味甜而质脆。我家的洋姜基地在河坎上,有几年洋姜基本上都是我挖的,我常常在那摸爬滚打,衣服蹭破了很多件。农村的孩子,常常跟土、泥打交道,也不生病。从小到现在,我也很少得病。

    酸韭菜:色青,韭菜味很重而刺鼻,很下饭。

    酸萝卜丝儿:白萝卜切丝儿腌制而成。色黄,吃在嘴里味道酸中带甜,质脆,吃着嘎吱嘎吱直响。



四、零食

    花生:以前花生都是集体的,只准干活的劳动力吃,不准带。所以那时吃点花生尤其是小孩是很难的事。没办法,只有等到公家弄完了,个人才扛个挖锄,背个烂挎包,去找地里的剩下花生(俗称“溜花生”)。可想而知,一般一回最多就只能弄个半包。一年上头就搞不了多少,有时就靠这点过年招待客人。花生那香味的诱惑,少年我是抵抗不住的。花生晒在屋上的瓦片之上(不是月亮之上)时,我搬梯子拿几颗吃,千颗万颗,母亲也发现不了这几颗;花生收藏时用麻袋装好放在堂屋的响杆上时,我拿起挑草头的钎担(头是铁制的,很尖)一扎,花生就下来了,想吃几个就扎几次,花生下来后,扎的口自动愈合。同样千颗万颗,母亲也发现不了这几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成我家里“硕鼠”了。可知为了吃,我也动了不少脑筋。后来,这事成了我家的大笑话,传送至今。

    蚕豆:用砂炒的,面上有些糊的黑斑,很香。我儿时的记忆是从蚕豆开始的,以前是混沌的。吃着香喷喷的蚕豆,在被子里钻过来钻过去,煞是好玩。后来养成了爱吃蚕豆习惯,全家都爱吃。从此,全家牙好,胃口都好,吃饭倍香,身体倍棒。



五、偏方药

    米炒鸡蛋:治疗肚子疼。很难吃,但效果出奇的好。我小时爱吃生红薯、生萝卜等,爱玩水,常常肚子疼。这东西不好吃,我也就收敛些了。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kingoma.cn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2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