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生活]小金龙召回 大金龙躺着也中枪
楚刘飨 TO: 2013-6-8 06:09
&:6134+
因乘客座椅椅脚为悬空结 构、驾驶员座椅滑槽内垫片较小、座 椅强度不足等安全隐患,厦门金龙旅 行车有限公司决定召回部分2011年11 月16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期间生产 的2007款金旅牌客车,涉及数量为 144辆。一起简单的召回事件,从企 业名称误读到制度完善,纷纷扰扰引 起行业反思。 大金龙“中枪” “召回客车的,不是我们公司。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业 内称“大金龙”)品牌管理室主任罗剑 不断向媒体解释着这样的话,自从一 则《厦门金龙召回144台客车》的消 息在网上传开,他的媒体接待工作已 然变成了“纠错”任务。 从厦门金龙旅行车到厦门金龙联 合汽车公司的误读,媒体多次转载造 成的失误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人们对 于客车企业的知之甚少。 一直以来,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公 众的心里,厦门金龙就是大家所熟知 的“金龙客车”和“大金龙”,公司全称 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 司”,而“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的 简称应该是“厦门金旅”,也有人称之 为“小金龙”。 据了解,厦门金龙和厦门金旅并 非没有关联,两家公司同属于厦门金 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兄弟关 系。目前两家公司的产品线基本相 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经营过程 中,彼此之间还是相对独立,互不干 涉。 媒体的跟进却让大金龙“躺着也中 枪”,一方面纠错,一方面解释。一个 名字带来的影响也许持续几天就会散 去,但是从媒体到公众,人们对于客 车车企的关注也许自此升温。 据“大金龙”有关负责人表示,这 次乌龙的召回事件“给我们提了一个 醒,那就是要严抓产品质量,尤其要 加强产品出厂前的验证和检验,要杜 绝批量质量问题流向市场”。 “召回”成怪圈 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以 生命的代价提醒着人们安全的价值。 那场发生在延安境内公路的噩梦,也 让客车企业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预 防才是安全之本。召回制度正是要从 源头上来保障人们的安全。然而,众 所周知的是,中国商用车虽然已被纳 入召回制度,但实际动作却十分鲜 见。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爆发性增 长,汽车召回成为必行之势。据了 解,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 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于 2004年10月1日,当时仅限于乘用车 领域。2007年8月1日,客车才正式纳 入召回范围之内。然而,就是这样的 一部《规定》,也仅仅限于行政性的 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据了解,在中国遇到产品问题 时,企业选择违规的成本最高只有3万 元,但如果企业选择召回,费用轻易 就会超过几十万元,甚至达到上百万 元、上千万元。另外,在中国消费者 的意识里,对于召回制度也普遍存在 着误读:实施过召回制度的产品质量 一定很差,实力和信誉不良。这些潜 在因素也让企业迟迟不敢迈过“召 回”这道坎。 然而,值得欣喜的是,近期发布 公告的召回事件正在增加,在一定意 义上显示了商用车企的诚意。上个 月,郑州日产负责召回碧莲W41车 型,这批车辆的前导流板存在安全隐 患,在反复受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导 致前导流板后部出现断裂和脱落。针 对涉及此缺陷召回的136台车辆,郑 州日产除了正常的更换缺陷零件外, 还将会对车辆进行其他关爱活动。在 很大程度上,这也成就了郑州日产一 次优秀的危机公关。 以美国为例,自实施《国家交通 及机动车安全法》以来,总计召回整 车两亿多辆,这样的力度正是显示了 企业的风度。从制度实施到召回文化 的认可,中国客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要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