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雨纷菲每日一课】让孩子听话的“学问”
女人花 TO: 2012-4-21 16:48
&:4170+

“我们家圆圆一点也不听话,你跟她说不要走的快了容易摔倒,她就是不听,偏要飞也似地往前走,结果老是摔跤”

“昨天快被儿子气死了,这家伙非要在墙上画小鸭子,道理讲了一大堆,他就是不听!”

“我家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教了,做错了什么事,你说她,不仅不听,还跟我们犟嘴!”

…….

在跟其他妈妈交流的过程中,这些似曾相识的育儿困惑让我越来越确信:跟孩子的讲话是需要艺术的,作为父母的道德优势不必然能保证我们的话具有权威性,小家伙们似乎有着异于我们的另类思维,只有运用特定逻辑的语言才能走进他们内心。有感于此,特撰文一篇,跟各位妈妈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理论认识及实践体会。


一、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

像很多妈妈一样,我曾经很喜欢用否定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比如“不要往墙上画!”、“不要走那么快!”、“不要把水倒在地上!”……随着宝贝桐桐愈加活泼爱动,这类语言一度成为家常便饭,但同时我也发现,当类似的语言讲出来的时候,宝贝只有在良心发现时才会停止“非法”行为,大部分时间,她不是当耳旁风,就是冲着我做鬼脸,让我哭笑不得却无可奈何。

某一天,我无意中回忆起学过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忽然想起动辄用否定句式跟孩子讲话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1)低幼儿由于理解力比较差,听话时往往不大会拐弯,你跟她说不做什么,她理解的却可能是要做什么。比如,你本意是不让她走的太快,由于她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她理解的却可能是“走的快”这个中心词。(2)两岁以上的孩子即使能够理解否定句本身的意思,由于他们的叛逆性已经萌芽,听到这类“不好玩”的话,反而会觉得跟我们对着干是“更好玩”的事。

发现这个玄机之后,再跟桐桐讲话时,我试着转换了句式,效果果然不一样哦!

比如,有一天,我让桐桐帮我把椅子上的剪刀拿到沙发上去,小家伙拿起来就要往沙发那里跑,我连忙对她说:“宝宝,拿剪刀的时候,走路一定要轻轻的”,还真管用,小家伙听了,马上就收敛了脚下的步态,唱着“走路轻轻轻轻”往沙发走去了!


二、不要忽视肢体表情

有时候尽管我们用了确信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却仍然没有达到言传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据我个人的体会及经验,肢体表情的不当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当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时,我们嘴巴里对孩子说着“墙不是用来画的,画应该画在纸上”,脸上却笑嘻嘻的,孩子怎么能感觉到我们语言的分量呢?相反,如果我们一边严肃地传达我们的意思一边把孩子拉离墙面,或许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种结果了。所以,语言一定要配合相应的肢体表情,甚至紧跟相应的动作,这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习惯动作思维的低幼儿特别是婴儿来说,有时候我们的话还是十分抽象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动作配合上来,他们有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

比如,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好奇地去摸电源的插孔,不希望他这样做的你如果仅仅说一句“不要摸那么东西”,他可能并不明白你要让他做什么,如果你说着就把她的小手拿开,可能她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三、基于认可提出意见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被否定,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我们直接把正确的道理讲给她,他可能并不是那么乐意接受,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反过来跟我们犟嘴。针对这种情况,一个同事曾经教我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那就是:无论孩子做的错事多么荒唐,你实施劝说工作时都要先找到她的可取之处并予以肯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你自己的看法。这类可取之处,可能是良好的动机,也可能是正确的方向,也可能是具体某个细节的巧妙。总之一定要尽量挖掘。这位同事在向我传授这个“秘笈”时,还特意强调,这个办法不仅在她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屡试不爽,而且她的女儿也慢慢地学会了这种处理方式,有一次他老公不小心冒犯了她女儿,她惊喜地发现,女儿在跟她老公理论的时候,竟然跟她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先肯定她爸爸的主观意愿,再一口气罗列了四点行为的不当之处,说的她老公目瞪口呆,连连认错!

当时听同事讲了,就很感叹她的沟通艺术之巧妙,后来看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更加确信这是一个先共情后沟通的绝妙案例!


四、变说教为“选项”

小时候总是嫌妈妈话多,觉得被唠叨时很心烦,甚至为此故意跟妈妈作对,可是自己当了妈妈之后,才发现妈妈这个角色似乎注定是个“话婆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对着孩子指手画脚或说教,却每每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后来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原则—--“权威需要简短”,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位妈妈看到小儿子告状说大儿子老是打扰他的同伴交往时,忍住没有朝大儿子发火,而是给了大儿子一个选择:

“特德,你自己选择,你可以像以前一样听我的教训,也可以选择自己处理弟弟的控诉!”

大儿子听了大笑着选择了走开。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很大,多次把类似的处理方法搬到与宝贝桐桐的沟通行为中,效果果然不一般!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