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雨纷菲每日一课】幼儿呕吐原因及治疗
金豆 TO: 2012-4-21 16:42
&:4561+

幼儿呕吐的原因
  幼儿呕吐的原因与新生儿、婴儿有较大的区别,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消化道疾病 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肠梗阻、肝炎、阑尾炎、胰腺炎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颅内感染、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均可发生呕吐,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肿瘤、硬脑膜下出血等,但这种呕吐性质为喷射性呕吐。
  3、全身感染性疾病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遇到剌激容易发生过强反应,一些消化道外的感染性疾病在成人不会引起呕吐,但在小儿却容易发生呕吐,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4、周期性呕吐 这是一种反复发作、阵发性的呕吐。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好发于2-4岁的小儿,青春期前可自然停止发作。呕吐期间可无症状或体征,亦不能提示某一器官或系统有疾病。发作时呕吐频繁,呕吐物开始为吃下的食物,以后为胆汁与胃液,早期即出现酸中毒。本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情绪激动后发生。只要暂时禁食,及时静脉补液纠正体内代紊乱,呕吐即止。
  5、药物反应 红霉素易引起胃部不适和呕吐,多动症小儿服用哌醋甲酯(利他林)也可出现恶心、呕吐。
  6、其他 美尼尔综合征有眩晕和呕吐;中毒后也会呕吐,但这种呕吐可排出毒物,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什么是呕吐??
  呕吐就是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的现象。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根据呕吐轻重,可分三种类型:
  (1)溢乳
  小婴儿多见。因为这个年龄段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较紧张,如果吃奶过多或咽下气体,吃后不久可从口角流出奶液。溢乳对身体没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溢乳逐渐好转,1岁时溢乳即可消失。
  (2)普通呕吐
  呕吐前先有恶心,随之吐出一口或连续数口,这种呕吐常因胃肠道感染引起。
  (3)喷射性呕吐
  呕吐前多不恶心,呕吐物从嘴里喷出或从口鼻涌出,多因颅内感染、胃扭转、幽门梗阻引起。小婴儿吞入大量空气也可发生喷射性呕吐。
  
  哪些原因能引起呕吐??
  呕吐的原因非常多,常见下列几类:
  (1)感染性疾病
  体内各个脏器感染都能引起呕吐。儿科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其次为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
  (2)消化道畸形
  如食道闭锁、食道气管瘘、胃扭转、幽门痉挛、幽门狭窄、小肠闭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
  (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颅内肿瘤、缺血缺氧性脑病。
  (4)其他
  药物和毒物刺激胃肠道和呕吐中枢,可引起呕吐,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斯匹林等。代谢性酸中素、尿毒症、糖尿病酮中毒、前庭功能失常可导致神经、精神性呕吐。
  
  呕吐是怎样引起的??
  呕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射过程。呕吐中枢在延髓,与迷走神经和呼吸中枢很近,受大脑皮层控制,周围感受器分布很广泛,不仅在咽部、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存在,而且心脏、内耳前庭等处也存在。呕吐中枢接受周围感受器的冲动,而后发出指令,经传出神经传导到参与呕吐的效应器官,于是小肠逆蠕动,肠内容物反流到胃,用力吸气,关闭会厌,幽门收缩,胃底和贲门松弛,膈肌、腹肌收缩,挤压胃内容物,经食管逆蠕动,将消化道内容物排出体外。
  颅内高压、脑肿瘤也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内外科呕吐如何鉴别??
  呕吐是个症状,许多种疾病都能引起这个症状,所以鉴别诊断比较麻烦,需要根据发病年龄、呕吐类型、呕吐物性质、伴随症状、体检结果(特别是腹部检查)、实验室化验、腹部 X线透视或摄片、胃肠道钡餐检查、钡灌肠和腹部B超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1)外科性呕吐
  食管闭锁,出生后首次喂奶就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和粘液;食管气管瘘,除呕吐外,伴有呛奶,呕吐物有泡沫,插胃管受阻,X线腹部摄片胃肠道内无气体。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多在生后2周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只有乳汁,不含胆汁,上腹胀满,可见胃蠕动波形,钡餐透视幽门管变得细长,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哺乳后半小时左右出现呕吐,上腹胀满,呕吐物有胆汁。肠闭锁或狭窄,如胎粪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多在生后24小时后出现呕吐,整腹胀满,呕吐物有粪便样物,腹部立位X线摄片有多个液平面。
  (2)内科性呕吐
  婴儿喂养不当或喂奶过量、咽下气体是婴儿常见的呕吐原因。幽门痉挛,呕吐系喷射状,但口服阿托品类药可有显着疗效。年长儿急性胃肠炎、肠功能紊乱也是常见原因。
  
  什么是再发性呕吐??
  再发性呕吐也叫周期性呕吐,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呕吐,患儿多是3~10岁的孩子,多有家族史,兄弟姊妹中有同样的呕吐病。发病前常有诱因,如吃得过饱、油腻食物吃得过多、饥饿、便秘、疲劳、上呼吸道感染和精神刺激等。
  起病突然,每天呕吐数次或十数次;呕吐后,不仅不能进食,也不能喝水;呕吐物里有胆汁、血丝,甚至大口吐血;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或碱中毒;患儿常说口渴,头疼、腹疼;一般发作1~3天痊愈。发作的时候无中枢神经系统体征,腹部检查、钡餐检查均正常。不发作的时候和健康孩子一样。发作期间要注意是否出现新症状、新体征,与相应疾病作鉴别。一般到青春期前呕吐发作次数减少,到青春期就痊愈了。
  
  如何治疗呕吐??
  轻的呕吐对健康影响不大,无须治疗。重的呕吐不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电解质,出现脱水和酸碱失衡的症状,必须作紧急处理。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中医对呕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何认识?
  小儿呕吐的病因很多,但总的来讲,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和内伤乳食两大类。胃气以降为顺,上冲为逆,胃气不和,上逆则为呕吐,所以有“胃不伤不吐” 之说。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下:
  (1)乳食伤胃
  小儿胃小且弱,容物不多,运化功能不强,如果哺乳不当,乳食过多,或年龄稍大儿童过食生冷肥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积中脘,损伤脾胃,以致脾运化失常,胃不受纳水谷,气机升降不利,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2)外邪犯胃
  由于护理不当,增减衣物、冷暖调摄失宜,感受外邪,侵犯脾胃,致胃气上逆而呕吐。
  (3)胃有积热
  由于乳母喜食辛辣炙?FEDD?之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而致热积于胃;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热积胃中;或小儿感受夏秋暑热湿邪,湿热蕴于中焦,均可致脾胃升降失职,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4)脾胃虚寒
  由于乳母平素喜食生冷寒凉,乳汁寒薄,儿饮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脾胃生来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易受寒邪侵袭;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因冷生寒;或在疾病过程中过用苦寒攻伐之品,损伤脾阳。以上均可导致寒邪阻滞中脘,中焦阳气不足,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5)胃阴不足
  无论小儿外感邪气,还是内伤乳食,日久均可化热,热盛势必伤阴;或温病日久耗伤胃津;或久病气阴受损;或汗出过多;或过食香燥食物;或误服辛燥之药,均可导致胃阴受损,胃失阴津的滋润,胃气不得下降而呕吐。
  (6)肝气犯胃
  小儿所欲不遂,或遭受打骂,或不适应新的环境,致使情绪抑郁,肝气不畅。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呕吐。也有小儿肝胆热盛,火热犯胃而致突然呕吐。
  (7)跌仆惊恐
  小儿发育还不完善,神气怯弱,如目睹异物、耳闻异声,突然跌仆,受到惊吓,使气机逆乱,扰动肝气,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而致呕吐。
  
  伤食呕吐如何辨证与治疗??
  伤食呕吐,症见呕吐酸臭,不思进食,口气臭秽,打酸臭嗝,脘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吐后自觉胃部舒适,夜卧不安,大便干燥,或泻下酸臭,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山楂、炒神曲、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若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者,加黄连、竹茹;体质壮实,大便干燥,呕吐频繁,加大黄、厚朴。
  
  胃热呕吐如何辨证与治疗??
  胃热呕吐,症见食入即吐,呕吐酸臭,胃脘疼痛或胀闷不适,或伴身热烦躁,口渴喜饮,口唇干燥,面部红赤,大便臭秽或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和胃,降逆止呕。方选加味温胆汤,药用陈皮、法夏、茯苓、麦冬、枳实、竹茹、黄连、甘草、生姜。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兼有食积,加山楂、建曲、麦芽。?
  
  胃寒呕吐如何辨证与治疗??
  胃寒呕吐,症见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不消化,臭味不大,或吐清稀痰涎,呕吐时发时止,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四肢发凉,或腹痛绵绵,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选丁萸理中汤,药用党参、白术、干姜、丁香、吴茱萸、炙甘草、肉桂、熟附子。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外感呕吐如何辨证与治疗??
  外感呕吐,症见呕吐,鼻流清涕,恶寒发热,头部、全身不舒服,苔白脉浮。治以解表化浊,和胃降逆。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苏叶、桔梗、法夏、茯苓、白术、厚朴、白芷、陈皮、生姜、大枣。水煎,日1剂,分3次服。若兼有宿食,胸闷、腹胀、不思乳食,去白术、大枣、甘草,加山楂、建曲。
  
  肝气犯胃型呕吐如何辨证与治疗?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豆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