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父母善待顶嘴的“坏孩子"
楚刘飨 TO: 2012-4-21 15:11
&:3160+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扼杀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

  ?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营造辩论氛围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分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德国人却希望让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挑战父母,将大大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争辩过程,他们必须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而争辩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找到自信、学会独立思考。有时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这发现将促使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希望培养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是在挑战固有的惯性思维。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鼓励听话的孩子,从老师到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惩罚调皮的孩子。然而,经过科学测试,心理学家们却发现:在反抗期中,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

  当然,争辩也需要有技巧,有方法,而在友好、宽容的氛围里,和与父母争辩的孩子,将在成长历程中至少得到两种帮助。

  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

  孩子和父母争辩,需要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孩子必须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表达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对孩子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

  帮助孩子形成个人意志

  同时,争执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视,确立自立和自信心。他们开始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表明出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开始尝试着走自己的路。

  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善于聆听孩子,找到合适的机会,建立平等、宽容的氛围,和孩子进行讨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做是对长辈的不敬。如果孩子是对的,要大方、坦诚的接纳意见。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