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时尚]「I?NY」Logo设计者梅顿·戈拉瑟逝世 享年91岁
九头鸟 TO: 2020-6-30 12:02 阅图
&:208815+

32s2ukwtpvh1574.jpg

32s2ukwtpvh1574.jpg

  6月26日,美国平面设计师Milton Glaser (梅顿·戈拉瑟 )因中风在曼哈顿的家中逝世,这一天是他91岁生日。Milton Glaser 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纽约官方 Logo——‘I ? NY’

  1970年代,纽约面临经济不景气、犯罪率激增等问题,导致人口大量外移,旅游业亦受到冲击。纽约州政府委托 Milton Glaser 设计一个官方 Logo,希望以此振兴当地旅游业。

  据 Milton Glaser 自述,他某天在出租车上突然产生灵感,随手在一张信封上用红色蜡笔写下‘I ? NY’字样,成为 Logo 的雏形。官方 Logo 为正方形,由3个字母‘I’‘N’‘Y’一颗樱桃红色的爱心组成,所有文字采用黑色圆角粗衬线字体‘American Typewriter’设计,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I Love New York’(我爱纽约)。

ps11ukizqlr1576.jpg

ps11ukizqlr1576.jpg

  ‘I ? NY’草稿与官方 Logo

  ‘这个 Logo 几乎立即被人们认可,成为继纽约帝国大厦与自由女神像之后,最具代表性的纽约标志之一。’《纽约时报》评论称。时至今日,印有该 Logo 的官方宣传册与周边产品每年能够为纽约州带来超过3000万美元收入。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Milton Glaser 将这个 Logo 重新设计为‘I ? NY MORE THAN EVER’(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爱纽约),爱心的左下角被黑色焦痕覆盖,象征倒塌的世贸大厦。

pvcn5b10f2u1580.jpg

pvcn5b10f2u1580.jpg

  《纽约每日新闻》9月19日头版刊登‘I ? NY MORE THAN EVER’Logo

2xettsqq3im1583.jpg

2xettsqq3im1583.jpg

  Milton Glaser 1929年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靠经营干洗店和裁缝店谋生,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1954年,25岁的 Glaser 从纽约设计院校‘库博联盟学院’毕业,与3名同学共同创立设计工作室,以大胆的配色、扁平化设计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在当时的设计领域崭露头角。

  1967年,Milton Glaser 受邀为美国摇滚歌手 Bob Dylan 设计专辑海报,整张海报呈现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风格,以杜尚的肖像剪影为灵感设计,绚烂的发丝色彩则参考了伊斯兰艺术风格。

5oeajtx431o1586.jpg

5oeajtx431o1586.jpg

  1968年,Milton Glaser 与美国杂志编辑 Clay Felker 共同创立《纽约》杂志,任职9年间不仅担任设计总监,还负责撰写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地下美食家’(The Underground Gourmet)。该杂志在 Glaser 的讣告中写道:‘美国报刊业在1960年代末经历寒冬时期,Glaser 成功帮助《纽约》杂志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杰出的美国杂志之一。’

3gwoodxv1tm1589.jpg

3gwoodxv1tm1589.jpg

  Milton Glaser 1967年为《纽约》杂志设计的宣传海报:一本关于纽约的杂志

  Milton Glaser 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开创者,他重新定义了1960-1970年代美国的视觉文化,并对全球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向 Glaser 颁发‘国家艺术奖章’,Glaser 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平面设计师。

kjhugftu0rq1592.jpg

kjhugftu0rq1592.jpg

  ‘I ? NY’官方 Logo

ra3yyc3hsrw1595.jpg

ra3yyc3hsrw1595.jpg

  Milton Glaser 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为灵感完成的书籍,将乐谱与插画箱结合

evtxfuuczfp1598.jpg

evtxfuuczfp1598.jpg

  Milton Glaser 1996年为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设计的宣传海报《Art is ... Whatever》

kkyytmgxgup1599.jpg

kkyytmgxgup1599.jpg

  Milton Glaser 肖像照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5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