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余杭晨报
京杭大运河(余杭段),长约35 公里,宛如多彩的绸带蜿蜒而来,孕育了余杭的江南水乡文化。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不断推进,运河畔的余杭大地正在散发出别样光彩。
w31rgjkxqfu20130.jpg
naprobrtsw320138.jpg
2020年,我区计划分三年时间,总投资逾47亿元,以“全域美丽”大花园战略为圆心,分步实施“产业活化、文化彰显、旅游休憩、景观提升和生态保育”五大行动,共计31个项目,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余杭段)。具体来说,2020年以“拆迁、建设”为主,做好节点段工程;2021年以“建设、提升”为主,有序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以“串连、辐射”为主,初步形成节点段运河文化特色。
通过三年时间,余杭将全面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样本,让大运河(余杭段)成为展示和传播余杭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长廊。
i1qanyfutwl20131.png
ah01avads0c20140.png
一起来看看吧
lc2ljkatntq20132.jpg
it11crr1jke20142.jpg
四维公园
●还景于河 古老运河焕发新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几天,崇贤街道四维公园的荷花池里,成片的荷花陆续绽放,美不胜收。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屋舍俨然的中式院落,畅意挥毫的广袤田野,描绘出一幅温婉典雅的水乡美景图。
fk3k5aewzjp20133.jpg
0nepkulganr20145.jpg
四维公园占地约900亩,于去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余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个完工项目,四维公园不仅是一座田园式的滨河公园,更是运河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如今已成为广大市民采风、骑车、散步的好去处。
让人无限期待的是,今年余杭将持续推进良渚门户公园、水墨塘栖公园、仁和运河休闲公园等项目,建成后这些滨河公园将像一颗颗镶嵌在大运河畔璀璨的“明珠”,绽放出夺目光彩。
珍贵的水系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美丽底色。近年来,余杭不断加大力度清除大运河边的“低散乱”、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违法乱建等现象的“野码头”,逐步提升优化沿河生态脉络。
4avghyawdqy20134.jpg
ewvsdzroq4z20147.jpg
但码头整治不能“一关了之”,要既“还景于河”,又要让“靠水吃水”可持续。比如,位于仁和街道的詹桥头砂石码头,土地复耕后回归于民,套种当地农产品,收益远高于从前;叶根码头变身我区首家渣土中转码头,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公司作为运营管理主体,为村里带来每年200万元的运营收入。
今年,余杭将继续完成大运河沿岸码头征迁4家,整改提升5家,拆除不雅建筑8家。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运河二通道新开挖段建设,在缓解塘栖河段航运压力的同时,有力地保护京杭运河申遗段的环境及文物古迹。
iujanluaifu20135.jpg
xzppvgcdyk020149.jpg
五杭集镇
●串景成链 “文化走廊”讲好余杭故事●
走进如今的五杭集镇,平整的石板路、白墙黛瓦的沿街建筑,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点缀......一处处美景勾勒出大运河畔“鱼米之乡”的集镇韵味。
“现在的集镇环境好了、人气旺了,不少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工作、创业。”今年73岁的徐洪根是土生土长的五杭人,他对集镇风貌的蜕变惊叹不已。
a14ljtxzsd220136.jpg
adwqnj1axix20150.jpg
古桥玉露桥
近年来,运河街道围绕繁荣运河水乡文化,将五杭集镇打造成富有生活气息、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并通过保护好厉家大院、玉露桥等古宅古迹,建设好五杭水乡风情(非遗)馆、运河美食博物馆等多项举措,再现运河风情。
vhoxicttd3g20137.jpg
oeopeneiyyy20151.jpg
而五杭集镇只是大运河(余杭段)“华丽蜕变”的一个缩影。今年,余杭将继续依托塘栖古镇等沿线古镇、老街,深入挖掘好大运河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特色化的文化空间,将运河遗产和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
同时,不断盘活大运河沿线的产业,对具有工业遗产特色价值的企业,进行统一谋划、改造利用,并结合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打造与沿线环境景观相统一、与美丽余杭相协调、融入江南水乡风貌特色的新型产业园区。
通过推动历史与现实交汇、自然与人文交融、产业与城市共兴,余杭正串连起大运河沿线的现代都市、历史古镇、传统集镇和广袤田园,打造极具余杭特色的“文化走廊”,形成移步换景、亮点纷呈的运河文化精品旅游线。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