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梅雨期慢性肝病患者的调养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梅雨季节,天气闷热,雨水较多,因正值江南的梅子成熟期,人们习惯称之为“黄梅天”。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自然季节变化对人体机能有较大影响。此时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交结,正常人可能会有汗出不畅、消化欠佳等的不适感觉;而慢性肝病患者对这种天气变化也会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反应。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中医辨证多属于“胁痛”,病变机理上多有“肝郁脾虚”的特点。 中医认为脾属土,主运化水湿,喜燥而恶湿;外界湿热太过,易成为诱发疾病的“湿热邪气”而侵犯脾土,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出现头昏头胀、困倦乏力、胸脘痞闷、心烦身热、口苦口腻、不思饮食、大便粘滞不爽或溏薄腹泻等症状。 《内经》中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肝病患者本身多已脾虚,故容易感受湿热邪气,引发或加重病情。 如何安度黄梅季节,以免感受湿热邪气? 一般来说,房间居处应注意通风祛湿。梅雨季节日照相对较少,居室潮湿,或有霉味,此时宜勤开窗通风,天晴时多晒晒衣被,阴天时可用空调“除湿”功能以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或者室内熏香,这样可去除霉味、防止居处湿热太盛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饮食上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并食用一些解暑生津之品,如苦瓜、丝瓜、瘦肉,及西瓜等水果,但切不可贪凉饮冷太过,以防损伤脾胃之阳气,引起腹痛腹泻。此外,药食同源,慢性肝病患者也可根据体质与病情等的具体情况,服用中药以调养。 中药调养方法较多,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 | 芳香宣化湿热。主要针对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汗出不畅等,可选用佩兰、金银花、香薷、杏仁、白芷等,或成药“藿香正气丸(水)”等。 | 2 | 苦辛通降湿热。多针对湿热中阻,症见脘腹胀闷、大便粘滞、口苦发腻、舌苔黄腻等,可选用厚朴、石菖蒲、蔻仁、山栀、黄连等。 | 3 | 甘淡渗湿清热。主要用于湿热蕴结下焦,症见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腹胀腹水等,选用赤小豆、泽泻、滑石、薏苡仁、虎杖等。 | 4 | 益气生津。主要用于暑热耗伤津气,症见口渴自汗、疲惫困倦、少气懒言、脉虚无力等,选用太子参、麦冬、石槲、芦根、竹叶等。 | 5 | 温阳化湿。用于脾阳虚损,症见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舌苔滑腻等,选用黄芪、党参、苍白术、山药、附子等。 |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