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iad4yhqld3915.jpg
41ib0f2ipjz3976.jpg
冀江正在往鱼塘中放养鱼苗。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杜哲焱、丁祥兵、唐冰)6月中旬,一场雨后,在兴山县水月寺镇居委会2000余平米的王家塆生态园鱼塘碧波荡漾,脱贫户冀江正在投放虹鳟鱼、金鳟鱼鱼苗,“这次投放了3万多尾鱼苗,别看现在鱼苗小,等到明年每斤鱼能卖到30元左右咧。”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冀江用了5年时间。从精准扶贫开始到全面收官之年,冀江也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美丽蝶变。 冀江先天性肢体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也因为穷离开了他。冀江与8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一度靠低保维持生活,2015年精准扶贫全面启动后,冀江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娘俩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让他对幸福生活重新充满了憧憬。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冀江与一名养鱼专业户聊天时,发现养鱼对劳动力要求低,市场需求量大,便动起了养鱼的念头,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镇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后,多方争取,通过县民政、残联部门支持帮扶资金2万元,小额扶贫贷款4万元,加上冀江自筹的5万元,当年就在家门口建起了300多平米的鱼池,购买了5万多元的虹鳟鱼和金鳟鱼鱼苗,满心欢喜地当起了“塘主”。 然而,创业路不是一帆风顺,因为缺乏经验,刚开始养鱼时,鱼经常莫名就死掉了。冀江便每天守在池塘边,反复观察,向专家请教,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由于天气炎热池塘缺氧所致,冀江立即买来增氧机,情况很快得到改善。 2018年7月,一场暴雨让鱼塘溃了口,冀江急得来不及做任何防护就跳到深水里套网拦鱼,打桩护堤,但仍然有大批的鱼被冲走,损失3万余元。有了这次教训,冀江又投入近万元,加固、加高鱼塘,铺设排洪沟。 接连受挫,冀江没有气馁,他虚心向养鱼大户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镇村干部也积极推荐他参加各类养殖技术培训,一次次技术难题被化解,他也成了半个专家。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冀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殖经验,不仅顺利脱贫,还新开辟了6亩鱼塘。 脱贫后的冀江动力十足,他决心带乡亲们一起致富,除了雇请其他贫困户来自家鱼塘务工外,还积极引导他们养鱼,毫无保留传授经验技术。 贫困户周立朝年轻有闯劲,但缺技术,冀江就主动帮他在网上学习蜜蜂、食用菌、药材技术,发展种植养殖业。2018年,周立朝主动申请退出低保,2020年还被水月寺镇表彰为脱贫标兵。贫困户姚国云得到冀江的建议后开办农家乐,年收入3万多元。 “我打算和养鱼专业合作社合作,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丰富养殖种类,再把垂钓农家乐发展起来。 ”对于未来,冀江信心满满。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