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1000万人次观看“国宝级”档案 湖北秀出了这些
九头鸟 TO: 2020-6-10 08:12 阅图
&:5580+

原标题:1000万人次观看“国宝级”档案,湖北秀出了这些……

世界上仅有的两枚北京奥运徽宝其中之一、福建侨批、中国近代邮政起源档案……今天上午,为纪念第13个“6.9国际档案日”,湖北省档案馆联合北京、天津、陕西、福建、四川、宁夏等兄弟省、市、自治区档案馆隔空接力直播,携手展出13件“国宝级”珍藏档案,各平台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

这场直播活动从早上9时30分开始,每个档案馆用20分钟的时间介绍各自馆藏珍品档案,各家档案馆都拿出了自己的“藏家宝”。北京市档案馆展出了由新疆和田青白玉雕刻的奥运徽宝。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这枚徽宝由北京市档案馆永久收藏。之后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一切为了人民——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等场合多次亮相,是很多人奥运记忆的代表物之一。

作为第五个出场的湖北省档案馆,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展示“镇馆之宝”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老龙头股票、“小康之路”档案——湖北崇阳农民沈怀德37年的家庭账本及湖北抗疫档案。

atitinepenb30962.jpg

atitinepenb30962.jpg

直播现场

汉冶萍老龙头股票,首期股东达500人

“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有9000多卷关于汉冶萍公司的档案。”省档案馆副馆长李宗春介绍,为了突显湖北特色,本次直播中,将汉冶萍公司老龙头股票背后的历史故事作为重点讲解部分。

众所周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889年,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提议要修建卢汉铁路,但是他发现,不管是修建铁路,还是要制造枪炮、军舰,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作为支撑,可当时的中国,钢铁全部依靠进口,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钢铁厂。于是,张之洞就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其在武汉开办了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成功炼出钢铁之后,中国才生产出了第一批钢轨,制造了第一支步枪。最近几年,在四川甚至陕西一带的铁路上,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由汉阳铁厂所生产出来的钢轨,而这些钢轨,现在还在正常使用。而汉阳铁厂就是汉冶萍公司的前身。除了其工业地位外,汉冶萍公司股票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兼具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真实反映了一百年前汉冶萍公司作为早期股份制公司的运营轨迹,是中国股票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

0clp0asewzo30963.jpg

0clp0asewzo30963.jpg

汉冶萍龙头股票

1908年,经过朝廷批准,盛宣怀组建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早、也是亚洲最大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之后,汉冶萍发行了股票来募集资金。

记者看到,档案馆里展出了其中的一套三张汉冶萍公司股票,三张股票颜色不一。据了解,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登记,这套股票分为:“头等优先股票”、“二等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三种。“头等优先股”, “二等优先股”,是由原汉阳铁厂、萍乡煤矿的老股东以前持有的以及在此次发行中认筹的股票,而“普通股”,则是面向社会普通公众新认购的股票。在股票的上方印着两条飞龙作为装饰,所以俗称为“老龙头”股票。

“招募股票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形式。”讲解员称,以前招募股票,主要是通过盛宣怀等人的熟人募集。汉冶萍公司发行股票则强调,要“聚公众之财力”来发展煤铁事业,它希望全国每个省份的老百姓都可以来认购它的股份,认购人数越多越好,股份甚至是越小越好,所以在汉冶萍第一次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股东人数达到了500多人。

股票的背面,上面还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特别强调了一点“本公司专集华股自办不收外国人股份”。主要是防止民族资产流失。

湖北农民记账近40年,1981年全年收入不到500元

湖北崇阳铜钟乡清水村普通农民沈怀德,从1981年开始,坚持每天记账,基本上是一年一本。

esqn02um02o30964.jpg

esqn02um02o30964.jpg

沈怀德和他的账本

沈怀德家是普通的农户,靠种地为生,最初几年基本没有收入,只有口粮。1981年沈怀德家的收入只有461元,但是支出却有486元,也就是说,这一年他家不仅没有盈余还欠了25元外债。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家里的收入才慢慢多了起来。1984年家庭年收入首次超过了千元。

随着改革开放,沈怀德的女儿沈孟霞成为南下广州打工者中的一员。账本上记录了她第一次往家里寄1000元钱的记录。1995年沈家家庭年收入首次超过万元。2014年,他的家庭年收入达到最高值,仅沈怀德和他的妻子就创收61169元,除去各种开销,当年还攒了20931元。

40年来,沈怀德家的生活从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种地就要交税,这项政策已在中国执行了2600多年。1981年,沈怀德上缴农业税6元;到2000年涨至2037元。这些发黄的收据沈怀德都一一收藏。2004年国家提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一年后,湖北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这一年,沈怀德家里的喜事也接二连三:大儿子娶了媳妇,大女儿也出嫁了。然而,世事难料。仅仅一年后,沈怀德的小儿子被查出患有精神疾病,当时不敢上大医院治疗,自费800多元买药在家里治。2012年,二儿子又被查出脑瘤,去湖北省人民医院做手术,手术费花了十多万。这个家庭一下子被拖进贫困的深渊。

不久后,惠及中国八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沈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儿子被定为低保户,药费全免,二儿子之前的手术费用通过大病救助报销了80%。家里的医疗开销一下子降了下来,他和老伴也有了养老保险。沈家随崇阳县近2万户贫困户一起脱贫。

现在,沈怀德依然还在记账。这摞厚厚的账本还在“长高”,它们记录着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的酸甜苦辣,见证着农民家庭的小康之路,也见证着共和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抗疫档案首次展出,武汉一家三代捐赠“非常记忆”

在2020年以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有许多珍贵的档案被陆续收藏。其中,有一份一家三代人的抗疫实物引人注目。这份档案里,有爷爷佟克畏主动下沉社区期间的工作照片和纪念证书,有儿媳妇陈方方将自己为上一线、剪下的长头发,还有9岁小女孩佟佳煜写给妈妈陈方方的一封亲笔信和一幅画。

a5vh2lwmf4h30965.jpg

a5vh2lwmf4h30965.jpg

佟佳煜小朋友写给护士妈妈的信

佟佳煜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其母陈方方,系武汉市第六医院护师。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为抢救新冠肺炎患者,陈方方离家住在医院里参与救治工作两个多月。1月29日,为了工作方便,陈方方剪掉了自己的长发。武汉市六医院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先后从死亡线上抢救回1000多名患者,最大年龄104岁。由于抗疫工作表现突出,陈方方被医院评为2020年度优秀护土。

“看到关于疫情的新闻里确诊人数变多了,妈妈您的工作变忙了,我的心变沉了......”2020年2月23日,武汉封城整整一个月,佟佳煜一个月没见到自己的母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她在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封信严格意义上就是一个女儿写给妈妈的表达想念的信,代表了当时全国所有奋战在一线医务工作者家里的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忧。

一家三代人的这份档案,记录了非常时刻武汉普通家庭的非常记忆。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在看完湖北抗疫档案中感慨道:“我们一座城,涅槃重生。这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湖北人奋起抗疫的胜利,是前来湖北支援的全国四万余名白衣战士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创下的奇迹。”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