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4月11日讯(记者吕锐见习记者马清妮通讯员刘心洪钰融田楠肖燎董喜兵刘冬生)点对点接送工人返岗,组织全体员工在工地接受核酸检测,重分工组减少聚集,优化施工赶补工期……今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分头探访江城多家重点工程项目工地发现,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多家重点工程按下“加速键”,抓卫生防疫的同时,狠抓工程进度,抢回失去的工期。 点对点接送200名工人返岗 吊车林立,如火如荼。今日上午,在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北四环5-1标项目部,所望之处,高耸入云的机械来回摆动,桥体结构可见雏形。 “36.3℃,体温正常!”经登记、测温、消毒等“关卡”,记者进入工地,与工地外的寂静不同,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员穿梭。工地内的一隅,钢筋、水泥等摆放整齐,不远处,测量人员正测量已筑成的梁体。 “物资设备部提前制定建材供应计划,落实货源和运输方式,目前,项目除少数区域外,全部通过了复工核验。”北四环现场负责人介绍,人员返岗方面,项目部组织专车、点对点接回劳务人员200名,当前,到岗率已达100%。 “把T梁模板拼好了,就能早注混凝土,早点架设。”在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东四环第三项目部内,33岁的安徽桐城小伙方志撸起袖子,对着图纸拼装模板。3月下旬,他和3名工友一起,驾车从老家赶回武汉,连日来,他正马不停蹄加工T梁。 项目经理彭泽峰告诉记者,工程于3月26日正式复工,复工前,已就危大工程、架体、临电等进行专项检查,当前,项目正进行桥面湿接缝、桥面铺装和护栏施工;匝道的下构和现浇梁施工;2个梁场也已全面恢复生产。 在北四环线5-1标项目工地上,工友张安洲正在忙碌,2个多月前,他和几十名工友奔赴火神山,3天时间,完成现场3.4万平方米的场平,开挖了一个7米深、体积2.85万方的蓄水池。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我为参加过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感到骄傲。”张安洲说,在北四环项目部,还有4名工友和他一样,参与过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为弥补因疫情耽搁的工期,项目部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扩大作业面,在确保质量及安全的基础上,全力赶工。项目执行经理王江说,施工防疫两手抓,为避免聚集性施工,项目部重分工组,“平均下来,每组大概5至6人。” 据悉,武汉四环线位于三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共由6部分构成——东四环、南四环、西四环、北四环,以及沌口和青山2座跨长江大桥。目前,西四环、沌口长江大桥已建成通车,全线通车后,可与各个城市主要干道、三环线、高速出口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实现互连互通,市民驾车从中心城区出发,30分钟可到新城区、1小时可到周边地市、2至3小时可达周边省会城市。 工地进场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 在中交二航局武汉经开区生态智慧城项目工地,随处可见与项目防疫、复工配套的标识标牌:从办公区、生活区、洗手间到食堂等区域,全部分区设置了消毒记录公示板;每间员工宿舍门上粘贴了入住人员信息牌;从项目门口的防疫卡点到实行分餐制的食堂内部,都设置了醒目的防疫知识标识牌;项目宣传橱窗里,开展有防疫宣传;工地过道里,张贴有防疫海报和防疫知识介绍…… 项目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智慧城项目迅速做出反应,储备口罩、防护手套、84消毒液、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搭建项目部疫情防控体系,并组建了一只“抗疫”党员先锋队,先后投身到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武汉市18项疫情防控应急项目建设当中。 在智慧城项目复工前,项目就对全体员工建立了一人一档的个人信息档案,个人历史移动轨迹、有无发烧发热等疑似症状、有无接触史等信息一目了然,并对每日疫情信息进行更新和公示。经对项目部人员逐一排查确认后,分批启动了项目部人员的返岗工作,在所有人员进场前,项目部还联系了华大基因为他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现场检验,为项目防疫安全上保险。截至今日,项目已分批对返岗人员进行了近400人次的核酸检测,无一人结果为阳性。 记者采访发现,智慧城项目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专车接送项目员工往返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减少感染风险。项目部严格执行每日4次的分区消杀工作,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消毒记录公示,并有详细消毒台账可查。食堂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后勤人员不可进入,由食堂工作人员自行完成该区域每日4次的消杀。项目部每日三餐都实行分餐制,员工在食堂门口进行测温后领取盒饭和口罩,自行返回办公室或寝室用餐。 在湖北中城乡香樾公司武汉项目工地,在鄂员工全部奔赴武汉,落实各项防疫准备工作,建立应急防控管理机制并与华中智谷园区保持良好沟通;鄂外员工克服了人员分散、交通受阻、住宿餐饮不便等问题,通过自驾、拼车、公共交通等方式从全国各地全部返汉到位,打响了中国城乡集团在汉企业复工的“第一枪”。 城市快速通道同城按下“加速键” 今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洪山区武金堤路附近的武嘉高速至三环联络线工程(青菱湖西路—新武金堤路)现场看到,所有作业面已经铺开。 50余座桥墩依次排列,第一联箱梁已搭设满堂盘扣脚手架,120米长、11米高的钢骨长龙上,施工场面热火朝天。记者通过施工钢梯爬上离地11米高的现浇箱梁底模,7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部分工人正在绑扎钢筋,有的在焊接,焊花飞舞。还有几名工人正在安装墩身与桥梁之间的减震支座。箱梁模板支架上,上百个土包刚刚完成预压使命,施工单位按照箱梁设计重量的1.2倍,采用土包预压,以观察检测桥梁基础的沉降。 “经测量观测,沉降在设计值范围内,达到了要求。”施工方中铁大桥局七公司项目现场安全总监甘小革介绍。 施工现场,工人们都按防疫要求戴着口罩。甘小革介绍,工人来自河南、云南、贵州,湖北恩施、宜昌、荆门等地,从3月25日开始陆续返岗复工。目前到岗管理人员和工人接近400人。“项目上为所有到岗人员都安排进行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都没问题。”甘小革表示,春节之前已储备了三联箱梁施工所需材料,包括钢筋、钢绞线、模板,后续施工材料也能及时到位。此外,商混站也已经复工,施工混凝土供应能满足需求。防疫物资也按1个月用量提前储备。 工程建设单位武汉城投公司项目负责人杨志祥介绍,工程于3月26日正式复工复产,目前高架桥梁桩基已基本完成,下部结构完成7成,上部现浇箱梁正在施工,道路排水工程已完成6成。“5月份即将形成大干高潮,高峰期将达到700人,确保今年主线建成。” 记者看到,项目部还专门设置了隔离观察区,有5间隔离观察间,一旦出现发热人员可迅速隔离。 杨志祥介绍,目前,武昌、洪山顺江方向的南向进出城通道主要是白沙洲大道至青郑高速,本工程年底建成后,将形成一条与之基本平行的新武金堤路至武嘉高速的新快速通道,将与青郑高速至白沙洲大道共同形成南部双快速通道,打通武嘉高速进城瓶颈,最大程度发挥高速公路交通疏解功能,极大缓解白沙洲大道交通压力,更好地服务于青菱等沿线片区建设开发。
cisukvr3k0d18080.png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