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资讯]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单人单棚 管控制棒
九头鸟 TO: 2020-3-21 13:00 阅图
&:2630+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通讯员 严仕强

“口罩不能取,忙完了赶紧洗手。”3月19日,在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的香菇制棒车间,村民龙啟家的5000袋菇棒蒸好出柜,一旁的加工装架上整齐摆放着待装柜的香菇棒。曾都区纪委监委驻邱畈村第一书记邓大勇则在帮忙打扫车间卫生,盯着村民戴好口罩、勤洗手,协助做好车间消毒。

th1bjchnbnf21505.jpg

b0lvqfzc0mo21585.jpg

b0lvqfzc0mo21585.jpg

大棚香菇种植是邱畈村扶贫拳头产业。2017年前,邱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贫困人口491人,是全省重点贫困村。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邱畈村靠种香菇脱贫出列。2019年邱畈村香菇种植标准棚达百余个,种植规模约50万棒。

原计划正月内完成的春栽菇制棒,因疫情耽误到3月中旬才开工。“春栽菇制棒最晚必须在3月底前完成。虽要抢时,但疫情防控也不敢放松。”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介绍,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天两遍对制棒车间里外消毒,并全程守在制棒车间,提醒村民除了工作必须外尽量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并戴好口罩、勤洗手。

j1u5xmtpnyv21506.jpg

gre3avdo0fb21587.jpg

gre3avdo0fb21587.jpg

除了制棒,香菇采摘也正在抢时。疫情带来的教训,邱畈村不敢忘。虽要抢抓这最后一个月的出菇时间,邱畈村仍严格实行单人单棚,即一个香菇大棚一次只能进一人。驻村第一书记邓大勇介绍,首先必须是健康码为绿码的村民才能进棚劳作,且进出棚必须戴口罩、测量体温。

linbahehk3x21507.jpg

r2aac3wfu4x21589.jpg

r2aac3wfu4x21589.jpg

一个标准香菇大棚宽7.5米、长35米,一般放置袋料香菇棒约5000个。以往为了抢时,种植户多会雇请几人同时入棚采摘。今年因疫情实行“单人单棚”,村民也都积极配合。“没有了身体健康,摘再多香菇也无用,我们听村里的。”在香菇棚采摘的村民朱望安说。朱望安家2019年种植袋料香茹2万棒,收入达10万元,今年继续种植2万棒香菇。

0nwgsdj2afb21508.jpg

u1jwcdvme3c21591.jpg

u1jwcdvme3c21591.jpg

19日上午十点,孝感喻姓客商的香菇保鲜运输车开进村。在二组的香菇合作社冷冻库前,帮种植户统一对接销售的张德刚、孔祥文戴着口罩等在这里。车辆开过来,二人首先对车辆里外进行再次消毒,并查看收购商的健康码。确保无误后,才着手上称、搬运等,然后再一一转账给各位乡亲。

为解决香菇销路问题,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协调两名香菇种植村民作为联系人,负责帮所有脱贫种植户联系销售、上称搬运等,避免种植户在销售环节扎堆。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