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汉阳这对90后“夫妻档”真有爱 在疫线连续转场提供志愿服务
九头鸟 TO: 2020-3-14 08:08 阅图
&:1730+

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陈泉 通讯员刘晶晶)3月13日,是沈仲晗和妻子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当志愿者的第8天,但是志愿工作对于他俩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这里,已经是这对90后“夫妻档”参加抗疫的“第二战场”。

2月3日,得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隔离点需要志愿者定点服务,沈仲晗和妻子立即报名参加。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连续奋战5个小时,将1650箱物资全部分发给援汉医疗队、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汉阳区社会福利院。

3月4日,汉阳团区委发布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志愿者招募需求,沈仲晗和妻子毫不犹豫、再次报名,成功“抢到了”报名接龙的前两名,顺利拿到了通往“康复驿站”开展志愿服务的“通行证”。

1994年出生的沈仲晗比妻子大两岁,夫妻俩都是学医出身,沈仲晗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妻子201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沈仲晗在硚口区一家医药公司上班,妻子则在汉阳区开了一家培训学校。谈起为什么参加志愿活动,小两口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由于专业关系,身边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在抗疫第一线,我们没有成为医生,但也想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沈仲晗补充道,“妈妈是一名护士,现在汉阳区一家门诊部工作,她很支持我们参加志愿活动”。

aykqgzku3uu6136.jpg

jni214pkttn7006.jpg

jni214pkttn7006.jpg

沈仲晗和妻子为康复人员购买药物。通讯员供图

来到康复驿站,小两口被分到了医疗救治组,每天负责协助医务人员整理工作日志,登记康复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提醒查房医生做好复查工作;同时,还要收集康复人员买药需求,协同楼栋长做好购药工作,实在买不到的就让家属或者社区工作人员送过来。

由于“康复驿站”70岁以上高龄留观人员多达50余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康复者较多,另有产妇2人、儿童7人,医疗保障压力较大,小两口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他们并不孤单,和他俩一起来到“康复驿站”的志愿者还有两名。26岁的刘懿萱,是武汉科技大学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爸爸是这里的驻点医生,听他说这里人手紧张,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总想发自己的一份光、出一份力,便报名前来了”。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丁亮,也才33岁,是T3出行一名司机,之前一直在全区各个志愿服务点帮忙搬运物资,“能来到这里,感觉非常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

病毒无情,志愿者有爱,他们主动请战、投身一线,为打赢这场全民战“疫”贡献青春力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专收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从2月27日开始接纳第一批康复留观人员,高峰时段入住留观人员727人,其中男性303人、女性424人,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6岁,是汉阳区最大的集中隔离康复点。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