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ppm4hlsmj883.jpg
b4l0u1o3q5g916.jpg
送给内蒙古援沙医疗队的草莓 一个多月以来,内蒙古医疗队奋战在一线支援沙洋抗击疫情,广大沙洋人民也当好后勤“管家”,确保队员们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蒙沙两地一家亲,一幕幕暖心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精心服务,让队员们不为琐事操心 3月4日,在位于平湖旁的沙洋天源国际酒店门前,援沙医疗队队员井然有序地登记邮寄物品。 “大家配合检查下有无邮寄违禁品。”负责援沙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的沙洋县扶贫办主任张勇正忙着招呼医疗队员检查准备邮寄的行李箱和包裹。随着天气变暖,医疗队员想把带来的厚衣物、羽绒服寄回内蒙古。张勇得知情况后,跟邮政快递公司取得联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沙洋县分公司听说医疗队要寄送物品,当即答应免费邮寄。 清点、登记好后,邮递员将一堆大小行李箱和包裹搬上车。 “张主任,哪儿有药店啊?”护师乔薇一边查看着同事冯洋因过度消毒而蜕皮的手,一边询问刚忙完邮寄事宜的张勇。“不用担心,我带你们去买。”看到这名90后医疗队员的手,张勇也疼在心里,立即联系车辆上街买药。 像医疗队寄物件、买药、理发、修手机、购买生活用品等各类琐碎事情,张勇从来二话不说,全都包揽起来,想方设法帮助医疗队员们解决。 餐厅蹲守,确保队员“吃好不想家” 俗话说“吃好吃饱不想家”。内蒙古援沙医疗队入住酒店后,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张勇和酒店工作人员在每日的菜品上用了不少心思。 “吃得蛮舒服的,做得跟我们北方的口味一个样。”医疗队队员李静静对记者说,酒店的鱼、虾、鸡蛋羹等菜肴都按照北方清淡少盐的做法做的,饮食搭配也合理,元宵节还专门准备了汤圆。 “我们酒店尽量地为大家做好服务,没想到他们反而为我们考虑。”沙洋天源国际酒店餐饮领班李芳慧告诉记者,医疗队刚入住时,队员们很少提要求,这让酒店在饮食安排上犯了难。 不能直接获取大家对饮食的意见,李芳慧就蹲守餐厅留心观察,哪些菜消得快些,哪些没动,她都记在心里,然后让厨师对食谱做了很多改良,每餐保证有馒头、面条、清汤、各类水果,还专门制作了队员们比较喜欢的沙洋地方特色食品——火烧馍、小米粑粑、红糖发糕等。 前不久,李芳慧听说有队员想念家乡的饺子,还想亲自动手包,遂采购回来新鲜的韭菜、猪肉、饺子皮。看到队员们包饺子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李芳慧舒心不少。 随时接送,总里程连接中国南北 负责接送内蒙古医疗队员们上下班的司机许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铁”。在所有参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中,他与队员们见面次数最多,聊得也最多。 一个月以来,许明24小时全天候接送医疗队员上下班,行驶里程达3800公里。医疗队员上下班分好几班,分别安排在县城南北两家医院,最早清晨6点就要上班,最晚凌晨2点才下班。只要大家在微信群里一招呼,许明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出发。最多的一次,他一个早上往返酒店和医院12趟。 医护人员下班脱防护服的程序繁琐、耗时,许明每次都早早到达医院提前等候。队员们私下找他办事,他也从没含糊。“别人大老远来支援我们,让他们在风里雨里等我总不好。”一个多月没睡过一个好觉的许明说。 医疗队员瞿祖立给记者算了笔账,许明跑的路程可以从黑龙江到海南,穿越中国南北。他把司机许明称为“医疗队摆渡人”,并制作了抖音视频转发朋友圈。 爱心捐赠,沙洋人民的满满情意 医疗队的到来,牵动着不少热心的沙洋人。 家住沙洋县马良镇花立村的刘林林,听说来自内蒙古的医疗队支援沙洋抗击疫情,就想着将自家合作社种植的草莓捐赠给他们。1月28日凌晨4时,刘林林和家人就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经过四五个小时采摘装车后,在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20篮(每篮5斤)草莓送到内蒙古援沙医疗队入住的酒店,队员们尝过之后赞不绝口。此后, 刘林林又多次为他们送去草莓。 刘林林说:“以前给孩子治病的经历,让我特别能理解‘医者仁心’这个词的内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医疗队员们表示感谢。” 据了解,自内蒙古医疗队进驻沙洋后,除当地政府、县红十字会为他们准备了生活用品和物资外,全县爱心人士还捐赠猪肉115公斤、鱼150公斤、羊肉75公斤,白菜、西兰花、蒜苗、藜蒿等新鲜蔬菜的捐赠从没间断过,沙洋人民从内心深处感激他们。(荆门晚报通讯员 朱秀晖 记者 冯杰 文/图)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