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09:10 
2月5日以来,武汉为实现“应收尽收”目标,建成并投用16家方舱医院。截至3月8日,有11家休舱。图为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送走最后13名患者后,医护与后勤人员合影留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 通讯员童新华 摄)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党中央派指导组到武汉,既是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的指导,也是同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狭路相逢勇者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春节的团圆和平静。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未有。 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了! 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重中之重、决胜之地。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过去、现在、将来,英雄的人民,都没有、也不会被任何艰难险阻压垮。 保卫武汉,保卫湖北! 寸土不让,一步不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力支持下,六千多万荆楚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病魔。 争分夺秒的生死竞速、艰苦卓绝的胶着对垒、关键时刻的全面总攻,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背水一战。
35b17e16-8f4e-4e67-a4d7-a66fb128e409.jpg
gcycvml1qtw282.jpg
1月24日深夜11时40分许,两架写有中国空军字样的飞机先后降落天河机场。150名身着迷彩的军医带着行李和医护物资有序走出机舱。他们是来自上海和重庆等地的军队医疗救护队,驰援武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摄) 出征!出征!挺身而出 “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1月22日,为遏制疫情扩散,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 关闭离汉通道,采取非常之举。 留上海,还是回湖北? 一条条关于家乡的讯息传来,正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的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朱彬没有犹豫。他当即决定,绕道湖南,逆行回汉。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我要返岗。” 危难时刻,逆行是勇气、更是担当。 “危险的活交给我。”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自愿报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 一封封让人泪目的请战书,写满英雄儿女“我将无我”的忠诚底色、赤子情怀。 救治,一场与病魔的殊死较量。 疫情初期,随着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医疗资源严重告急,救治条件极其严峻。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1月25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向前、向前。
b3a06970-f443-45fd-8d70-9fc1bb0b9a2b.jpg
1l3clbwfxre284.jpg
2月3日,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们放弃春节休假,与时间赛跑,抓紧分秒抢工程,24小时连轴转,目前总体建设进度已接近尾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不怕牺牲,他们在逆行—— 全省上下,无数个像朱彬一样的医护人员来了,他们主动请缨奋战前线;全国各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疗队来了,他们披星戴月闻令而动。医者仁心,点亮希望之光。 不畏艰难,他们在逆行—— 风雪交加之际,数万名建设者来了,他们日夜不息,挺进火神山,鏖战雷神山,短短十余天建起两座集中救治医院;在中央指导组推动下,武汉三镇,火速搭建16家方舱医院,托起生命之舟;86家或新建、或改造的定点医院,缓解令人揪心的“人等床”。 不远万里,他们在逆行—— 国家各部委的支援来了,兄弟省区市的帮助来了,一批批“停不得”的企业复工复产保供,一批批爱心捐赠涌来,四面八方为抗疫一线供应“粮草弹药”。 阻隔,抗击疫情的又一个关键战场。 “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月20日,在武汉市硚口区长丰街天勤花园社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5名下沉社区员工,对因工作或特殊原因进出小区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登记并测量体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湖北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实施“四类人员”筛查甄别、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公共区域管控三个“全覆盖”,着力形成数据信息闭环和收治工作闭环,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阻止疫情向乡村、向省外蔓延。 辗转坐汽车、火车、飞机,再搭“摩的”驰行10小时、步行7小时、骑行8小时…… 春节前已回陕西老家的枝江市百里洲镇党政办主任周治斌,三天三夜跨越三省1800多公里返岗。身体检查正常,仅休整一夜,就风风火火赶赴封控卡点。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冲在前面,干在一线。全省58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步一挪,一步一挪…… 24岁的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民警易鑫,硬是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从六楼背到一楼。途中,患者突然大口呕吐,呕吐物就吐在他的后背上。他没有迟疑,坚持开车将患者送到医院。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义无反顾,舍我其谁。全省近12万名公安民警、辅警,走上战场,凝聚起落实全天候封闭管理、全覆盖拉网摸排、全力加强“四类人员”排查收治的硬核力量。 “你们都不用去,我去!” 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发现第一例密切接触人员,谁配合医生、民警上门,为其测量体温?33岁的社区党委书记彭婧对社区工作人员大声喊道。她说:“我也怕感染,但再怕也不能退缩。如果必须要有一个人倒下,那只能是我。”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所畏惧,日夜辛劳。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一线工作者,与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携手,筑牢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仅武汉市各社区就筑起累计420公里长的“硬围栏”。 站起来,每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一座山。 他们把家国顶在头上,把人民立在心间。 冲锋!冲锋! 舍生忘死 “没想到我的母亲能出来!” 向医生护生鞠躬、致谢,54岁的丁女士眼里噙满泪水。 3月1日,她和98岁的老母亲胡汉英,同时从武汉雷神山医院治愈出院。 这样的时刻,似一束光,燃起希望,传递信心。 一个,一个;一批,一批。治愈出院的数据每天在刷新。 截至3月7日24时,湖北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45011例。 生命之脆弱,一株病毒,就能摧毁一个人的免疫力。 生命之坚强,98岁的老婆婆,在白衣天使的救治下也能康复出院。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在重中之中决胜之地的窗口期,湖北千方百计做好救治,坚持生命为重、救治为先、关口前移、早收早检、早诊早治。 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每一天都在同病魔较量。 我们不会忘记你,刘智明。 “哪有天生的英雄?只不过是危急关头,有人负重前行,甘愿挺身而出,甘愿牺牲奉献!”2月18日深夜,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写下这段文字,悼念爱徒、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紧要关头,51岁的刘智明冲锋在前,抱着“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多一张就能多救一条命”的信念,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带领同事腾出504张床位。你说:“这是国家和人民交给医院的光荣使命,一定要不辱使命。”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你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重症病房。生死之间,你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坚守岗位,谢绝插管治疗,只为“千万不要感染别人”。
c69ff7ba-abd9-4345-8285-0acee2e28951.jpg
mlyaym5dbz4287.jpg
1月27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在协调危重病人转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摄) 我们不会忘记你,张定宇。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身患“渐冻症”的你,双腿日渐萎缩的你,顽强挺立在抗击疫情的“风暴眼”。 你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我们不会忘记你,陈波。 “我是党员,我打头阵!”担任随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的你,主动请缨采集咽拭子。 这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棉签进入病人咽部,会有干呕反射,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可能会穿过防护导致感染。 你比谁都明白风险,但你沉着冷静、无所畏惧。白天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夜里在门诊处置发热病人,忙的时候一天采集100多份咽拭子样本,接诊50多位患者。 一天,乡镇医院转来一名危重症病人,你忙着参与抢救。突然,你眩晕倒地,被紧急送到抢救室输氧。“是低血糖发作导致的晕倒。”醒来后的你,补充能量恢复后,继续投入战斗。 一个个你,为守护生命,舍生忘死。 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永不言弃的拼劲。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每天都上演着与病魔搏斗的“拉锯战”。插管、拔管,恶化、抢救、好转、恶化、再抢救……2月15日,50岁的陈先生经历九死一生,治愈出院了。科主任周晨亮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倾尽100%的努力!” 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背水一战的冲劲。气管插管,是从“鬼门关”抢生命。这背后,是医护人员可能身陷感染的危境。2月14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20名麻酉卒医生组成一支气管插管小分队,勇敢上阵。 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誓除病魔的韧劲。“进入重症病房,一次至少6个小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朱丽香坦言,要节约防护服,不能上厕所,只能靠尿不湿。连续作战最长的一天,12个小时不敢喝水。 这组数据,值得铭记——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共有50多万名医护人员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其中17万余人战斗在一线! 
2月12日,武汉市江岸塔子湖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图为天津医疗队的医生带领护士们进舱熟悉病房环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摄) 来自全国各地的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包括10名院士集结的团队、4000余名军队援鄂医疗队员,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这是何等震撼而又让人感佩的数字! 武汉每天以增加3000张床的速度推进,如果以一个医院1000张床来计算,意味着一个月内在武汉建设完成了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这是何等艰难而又让人叹为观止的工程量! 如果没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全国各地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生命守护生命。 严峻的考验中,巨大的压力下,你们没有屈服。你们是家园的保卫者,人民的守护神。 你们背后,是强大的中国。 坚守!坚守!众志成城 砍下三五根竹子、撕扯十来米雨布,一个简易帐篷就撑起来了。 崇阳县高枧乡干部吃住在帐篷,辗转各个村落,开展人员摸排、卡点值守等工作。不少老百姓不约而同搬来柴火、铁锅,为各乡界、村界的守护者生火取暖。 一顶帐篷,一口铁锅,一个角架,一堆柴火,筑起抗击疫情的乡村堡垒。 人民战争,没有旁观者。 在这场战斗中,个人、家庭、社会息息相关,你、我、他休戚与共。 同呼吸,共命运。 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26842efe-7af7-460d-be1e-d557ee0a8379.jpg
vx12w23kheu289.jpg
2月24日,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和同事在药房帮居民买药。(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早上5点多就守在药房门口,12个小时后终于拿齐居民所需的近百份药。返程路上,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身上挂满一长串药袋。 接管了有确诊病例楼栋居民的生活保障任务,荆州市公安局民警代睿担心居民物资需求写在纸上看不清,穿上“绝版防护服”走家串户。防护服上歪歪扭扭的字,记录的都是群众所需购买的物资。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听说武汉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只有15户人家的红安县七里坪镇高庙村陈井湾,青壮年男丁12人全部出动参建,有的是“父子兵”,有的是亲兄弟。 大写的“人”字,就是相互支撑。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才能扛住磨难。 
2月25日,陈家敬(中)等5位志愿者帮助东亭小区居民在中北仓储梨园店代购蔬菜、猪肉等生活物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秦大安,武汉市东西湖区菜农,骑了40多公里电动三轮车,只为把24箱新鲜蔬菜送给援鄂医护人员,卸下货,他坚持不要钱; 汪勇,每天穿梭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牵头组建医护服务群,竭力为出生入死的白衣天使解决生活难题,他在火线入党;
f2cb9d63-79fd-4bab-83a4-4d212aeeb97d.jpg
bgxpcz5tdik292.jpg
1月28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华雨辰为出行人员测量体温。(受访者供图) 华雨辰,一名90后音乐老师,志愿在一家方舱医院当播音员,“温暖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沈杨,省档案馆党员干部,他和妻子都是确诊患者,治愈后共同捐献800毫升新冠肺炎恢复期血浆…… 非常时期,特殊战场,无数和他们一样的平民英雄,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生命的不平凡。 这种危难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激励着更多普通人投入战斗。2月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武汉市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7天时间,报名人数超过7万。经录用的2.4万余名专项志愿者,用爱心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 “同一场疫情下,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课开课时,教授张军向同学们发出一封公开信。 信中说:“无数为阻击疫情迎难而上的医务工作者、军人、警察、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无畏无惧、英勇奋战,他们的责任担当、正直勇敢、牺牲奉献,才是社会应倡导的精神追求。”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谈及疫情中的武汉市民,钟南山院士感叹。 “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出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这样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则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他还说,中国采取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措施,“为全世界赢得了时间”。 3月6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降到两位数,湖北其他16个市州均为零。 同一天,中央指导组国新办发布会传递信息:武汉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 决战决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此时此刻,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仍在紧张进行中。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中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决胜之地战“疫”斗争灌注巨大精神力量。 慎终如始,持续用力,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芳 志兵 江卉 黄璐)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