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资讯]设计师讲述武汉方舱医院的升级变化
九头鸟 TO: 2020-3-1 12:11 阅图
&:2050+

  原标题:托举生命与爱的方舟,从1.0到3.0

  设计师讲述武汉方舱医院的升级变化

  “从一开始的试水、摸索,到后来不断提升完善,武汉方舱医院的设计和建设从1.0走到了3.0。”28日上午,武汉地产集团华建新时代设计公司项目总设计师凃东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记者从市权威部门获悉,目前全市已投用及建成未投用的方舱医院总床位数已超过3万张。武汉地产集团组织建设的江汉武展、武昌洪山体育馆、东西湖武汉客厅、汉阳汉汽、蔡甸等5所方舱医院不断升级,累计提供床位7814张,占全市近1/3。

tgdp5l0ewwo372.jpg

qt13aga0xhz1281.jpg

qt13aga0xhz1281.jpg
汉汽方舱置身绿色之中,中间是风雨连廊,两侧是卫生间(通讯员孙宗国供图)

  首批方舱设计方案,5个小时从无到有

  2月3日下午5点,正在组织雷神山医院建设决战总攻的武汉地产集团,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指令:连夜在江汉区、武昌区和东西湖区建3所方舱医院,提供4400余个床位,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零经验、疫情急、时间紧、人员缺、物资少、运输难……摆在面前的是巨大考验。

  集团领导现场指挥,紧急调度,当晚9点,凃东赶到江汉区武展方舱医院建设现场,“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方舱是什么,怎么建,但是人急等着床。”凃东说,协和医院的一名专家在现场指导,给大家讲了20分钟关于方舱医院的想法和理念,要求晚上12点要将江汉方舱医院的布置图拿出来。凃东说,收治传染病人的方舱,必须考虑病人的流线、医护人员的流线,工作人员(后勤人员)的流线,垃圾清运流线等,都有各自的通道,都要分别找到合适的出口、进口,不能交叉,再布置床位。“我们都带了电脑,现场绘图,凌晨1点完成了,凌晨2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和武汉市领导赶到现场,听了汇报,当场拍板。”

  凃东说,拍板即开工,为了找到施工最快、货源足的材料,他们联系到木芯板作为隔断材料。每50张床隔为一个小舱。设计师将图纸发到每一个工头手机上,工人们都是看着手机上的图纸施工,设计师则在现场不停地指导、解释。次日早上8点基本完成。紧接着,凃东又奉命参建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按照武展方舱的模式来做。

  凃东说,首批3个方舱医院同时在施工,“为了跟时间与生命赛跑,肯定会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医护人员更衣洗澡:从帐篷到淋浴房

  他举例说,最早的一批方舱,为了抢时间,医护人员用来更衣的通道全部通过搭帐篷方式设置在舱外,虽然是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但是条件很艰苦。

  2月25日建成的汉汽方舱医院,用了8天,利用约4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而成。凃东介绍,其中4个厂房用于收治病人,另外一个3000平方米的厂房专门用于医护用房,在这个厂房内还搭设了集装箱,医护人员可在此完成更衣等操作,还为医护人员设置了“两出四进”通道,方便快进快出,不需排队。

  据悉,最早的一批1.0版本的方舱,没有设置医护人员淋浴间,而3.0版本的汉汽方舱设有30多个移动淋浴房,医护人员也可以洗澡。

  卫生间污物收集:从分散到集中

  此外,凃东表示,最早开建的方舱医院移动式卫生间每个都自带存储罐,这样做是最快的,但是用的人多了以后,抽排的工作量就变得非常大。因为存储罐容量不大,环卫作业人员要分别对每一个罐内污物进行抽排、消毒,一天要进行上百次。

  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之后建设的方舱医院较此前升级。武汉地产集团公建事业部设计管理部副部长张婷介绍,稍晚于武展、洪山体育馆开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就采用了在地下集中建化粪池的方式,集中收集,每天抽一次,消毒之后拖走。环卫部门的工作量较之前减轻。

  方舱内的软件升级,越来越人性化

  从一开始满足基本的床位需要、通水电、医护区域防污染,到后来更多考虑舒适性、功能性、人性化,方舱医院在软件上也在不断升级。

  凃东介绍,与其他方舱选址大型场馆、会展中心不同,汉汽方舱位于龟山下,利用一个有60年历史已废弃10年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绿植环绕,犹如一个天然氧吧。“病区内的隔断装修更讲究,用双层隔板设置隔断,更坚实,也漂亮。”

  凃东表示,这种老工业建筑的屋架非常漂亮,因此,他们在屋架上做了泛光处理,“晚上灯光打在屋架上,让人仿佛置身于博物馆,整个屋顶被照亮,让人感到温暖。”凃东说,医护人员在夜间可将病区内的其他照明关掉,仅保留泛光,不会影响病人休息。

  室外,一条2.5米宽的风雨连廊将几个病区连起来,下雨天,医护人员不会淋雨,病人洗浴、上厕所也无障碍。“同时,连廊还可以走机器人,从药房到最远的病区有500米,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人送药,降低人的工作量。”凃东称,曾有专家提出过用机器人送药。

  方舱医院还配置了视频监控、广播,每个床位都有呼叫器,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管理,舱内的WIFI可满足2000多人同时使用。

  凃东坦言,这次建设改造的主体是长期闲置、门窗墙面破旧、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不通的旧厂区,施工难度大,“12名设计人员每天在现场15个小时,辅助施工,有问题及时对接,工人们也非常辛苦,12家参建单位每天投入上千名建设者,24小时不间断施工,才有了如今的蜕变。”

  张婷对比了她负责设计的第一批武汉客厅和最近收治病人的蔡甸方舱医院。她表示,武汉客厅是四五十人隔成一个小空间,而蔡甸方舱是每10个人一个空间,病人的隐私性和舒适性更高;受条件和时间限制,武汉客厅的移动厕所设在室外,而蔡甸方舱在室内解决。

  如今,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几乎成为方舱“标配”。武汉越来越多的方舱医院成为托举生命与爱的方舟。

  (长江日报记者韩玮 通讯员田立平)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