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吴雁清)“给你倒水好不好”“要不要吃点米饭”“你家人生病住院了,等你们病治好了,就可以相见了,你要配合治疗”……在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情绪时好时坏,医护人员用一张张纸条耐心与他“对话”。
因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上旬,王老先生被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入院。除了自己,家里还有家人感染新冠肺炎,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老人一度情绪低落,甚至不太配合治疗。
该院感染六科的吴从俊主任介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情绪时好时坏,偶尔还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家属还特意在电话中提醒医生,如果实在影响到正常治疗,可用束缚带控制老人的行动。
医护们并没有这样做,为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常常主动和老人交流、问候,希望能拉近和老人的距离,让他主动配合治疗。
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发现,老人情绪时常不稳定,直接对话交流,老人常常听不进去。将嘱咐和问询写在纸上,送到老人面前,他则会慢慢接受并作出回应。
“给你倒水好不好”“水冷不冷”“橘子可以吃”“要筷子吗”……一句句简单的话语,记录着医护人员耐心与这位“老小孩”交流互动的过程。纸条上,最长的一句话这样写道:“你家人也生病住院了,和你一样。等你们病治好了,就可以相见了,你要配合治疗。”
长江日报记者从医院获悉,每天三餐加3次查房,这样的纸条,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写上6至10张。
有了一张张纸条的帮忙,老人开始配合吃药、打针。不久前,医护人员听到了王老先生入院以来说的第一句“谢谢”。
“医护人员心里很高兴,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吴从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考虑到老人同时患有新冠肺炎和老年痴呆症,还有其他基础疾病,除了在治疗手段上注重对症下药,他们还时刻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希望他能尽早康复。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