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随州市“最美植绿护绿人”刘楚庆 25年来累计造林7000多亩
楚刘飨 TO: 2016-11-15 10:42 阅图
&:15090+
一张挂满风霜的脸、一双磨有老茧的手……25年来,他用执着与坚毅,累计造林7000多亩、植树200余万株,硬是把一座座荒山、一道道秃岭披上了绿装。他,就是随州市“植绿护绿标兵”——随县吴山镇联中村的刘楚庆。

1980年,毕业于湖北林校的刘楚庆,被分配到随县七尖峰国有林场工作,一干就是10年。

78e3b59d34a4129f8e4906.jpg

九十年代初,林场为了处理债务,将山场承包给个人。刘楚庆单独或与人合伙承包了几个村里的山场和荒地。承包后,刘楚庆采取分类经营的方式,适地适树,在山上种植松树、栎木等耐旱植物,山下荒沟、荒滩、荒地种植杨树。攀山栽树,山高路陡,但阻拦不了他坚定的造林脚步。他带领造林人员翻山越岭,忍饥挨饿,山上不能通车,树苗无法到达造林地点,他们就肩挑背驮。累了,石板上歇一歇;渴了,喝上几口山泉水,来回一趟要走几十里山路。他就是以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带领民工种植杨树500余亩,松树1800余亩。

本着躬耕林业的坚定信念,2008年,刘楚庆又承包了林场的2000多亩荒山,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部绿化。从2009年开始,刘楚庆和造林民工吃住在一起,披星戴月,顶风抗寒,五更起三更眠,除杂、整地、植树。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劳作在山上。为了造林,他在吴山镇联中村盖房定居。

然而,由于干旱等原因,三年过去,刘楚庆绿化荒山的计划并没如期实现。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年年旱,年年栽,成活率达不到标准,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补植,春秋栽树,冬夏抚育,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三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

昔日荒芜的滩地上,如今杨树郁郁葱葱生长茂盛;原来满是杂灌的荒山秃岭,现在松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每每望着满眼林海,刘楚庆笑在眉头,喜在心上。

俗话说,一分造九分管,栽植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刘楚庆比别人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管护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每年冬春季节,天干物燥,极易发生山火,刘楚庆日夜坚守在山上,巡山护林,一旦发生山火,立即组织扑救。多年来,他已经记不清扑灭了多少场灾火了。有时从夜晚一直扑救到天明,累、困、渴、饿,个中辛苦,只有莽莽的山林知晓!

每当看着辛勤栽植的树木毁于一场场山火,刘楚庆很是心疼。所以他更加重视山火的预防工作,经常向周边的村民广泛宣传护林防火的重要性。他不仅管护好自己的山场,凡是周边的山场,只要发生山火,刘楚庆总是带队冲锋在前。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享用了前人的无数劳动成果,因此对后人应当有所奉还。”这是刘楚庆的肺腑之言。二十多年来,他不但自己率先植树造林,还带动亲戚和周边村民一起植树造林,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抚育管护到位,刘楚庆当年种植的杨树已成林成材,预计价值可达200多万元,在平顶松分场长沟东坡种植的湿地松也长势喜人,平均胸径在8公分以上、平均树高近5米。在他的带动下,周围村民也纷纷兴起了种树热,仅联华村就栽植杨树20多万株,如今也已成材。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刘楚庆还无偿传授造林技术,帮助村民严把造林质量关,积极防治林木病虫害。

“多种树、种好树、护好树。”刘楚庆用坚韧不拔的毅力,矢志造林二十余载,终于让70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来源:随州日报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